最新-房室结双径路.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室结双径路一、概念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部分,在相近的条件下,出现了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这时就可以认为该部分出现了功能性的纵向分离,即传导系统双径路。在房室结发生的双径路为房室结双径路。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2、解剖⑴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前上部,近端呈分叉状;⑵房室结前上组纤维分布于心房肌周围,其近端和远端都插入房室结,即快通道纤维;⑶后下组纤维即慢通道纤维,向下行到冠状窦口。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2、心肌与房室结联系心肌与房室结联系有移行细胞区,分为4组与房室结相联,其有别于心房肌细胞,属于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错综地围绕房室结,形成房结区,属于交界区一部分。二、房室结的部位及解剖三、房室结双径路形成的机理目前,在房室结组织中仍然没有找到房室结双径路解剖学的证据,其解剖—生理基础仍立足于双径路纵向分离的概念。Spach和Josephson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存在不均一的各向异性组织,对早搏刺激都能产生功能性的纵向分离和持续的折返。并认为: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现象更可能是房室交接区域传导时不均一的“各向异性”作用的结果。四、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1、电生理特点快通道:?通道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慢通道:?通道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四、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2、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曲线1)正常人房室结的传导曲线

2)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房室结传导曲线,表现为:⑴不连续传导;⑵快径路递减传导不明显;约有30%AVNRT的患者在电生理检查中出现连续的传导曲线,随后证实其为AVNRT。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形式。1、发病率⑴约占室上速总数的50%⑵女性(65%)多于男性,好发于40岁之前⑶目前研究认为,女性雌激素水平与心动过速的诱发有关雌激素水平↑AVNRT不易诱发雌激素水平↓AVNRT易诱发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折返三要素:A两条传导速度与不应期不同的通道;B其中一条发生单向阻滞;C激动经传导缓慢的另一条通道下传,再沿发生单向阻滞的一条通道逆传。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房早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五、典型DAVNP与AVNRT的诊断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3、折返分型近期研究获得的资料认为AVNRT可以分为4型:⑴慢快型90%⑵慢慢型⑶快慢型⑷左侧慢快型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⑵慢慢型A.折返环路存在较长的下传共同通道B.心动过速时快慢径路的传导时间显著不同,提示两条径路的电生理特性不同;C.慢径区域在解剖学存在多样化表现逆传慢径多在冠状D.窦口和冠状静脉窦近端消融成功E.前传慢径多在冠状窦口和三尖瓣环消融成功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⑶快慢型存在较长的逆传共同通道,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左后延伸前传(快径前传)、右后延伸逆传(慢径逆传)的机制。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快慢型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⑷左侧慢快型A.心动过速时HA间期短,提示前传径路长;B.心房刺激时较常见1:2下传心室现象。折返环路:房室结左侧后延伸前传冠状窦肌组织快径逆传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4、折返特点AVNRT折返时,心房和心室都不是折返的必须成分,单纯刺激心房、心室都不能影响心动过速的持续。AVNRT又称为小折返。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AVNRT发生机制与分类五、

文档评论(0)

8d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