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历史 辽宁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十).docxVIP

2024届高三历史 辽宁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十).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多精品试卷资料请公众号关注:辽考网

更多精品试卷资料请公众号关注:辽考网

2024届辽宁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墨子主张“天之志,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这反映了两人

A.道德人格的差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治国理念的迥异D.人生态度的分歧

1.荀子认为天没有意志,与政治兴衰没有关系;而墨子认为,天有意志,天意主张兼爱非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人对天与政治关系的态度和认识均受到其政治立场的影响,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其对天的观点符合其对社会变革的要求,而墨子代表下层劳动人民,其观点服务于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荀子、墨子的观点不符合道德人格、治国理念、人生态度,故A、C、D项错误。

2.A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课制度是对在职官吏进行考核的制度。东汉政府通过考课制度考核官吏的政绩、德行和威信,这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有利于督促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勤勉工作,减少损公肥私、贪赃枉法的行为,故选A。儒法杂糅的统治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C中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功利,排除D。

3.《唐会要》中的消费禁令主要侧重于对各级官员服饰等级、奢俭的规定,而针对于商贾、庶人的禁令比例较小。《宋会要辑稿》中则绝大多数服饰禁令都是“士”、“庶”并称,这与唐代禁令的区别是明显的。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宋代商品经济大力发展

B.宋代理学的出现与传播

C.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D.科举制打破了阶级结构

3.A奢侈禁令是奢侈消费在制度层面的反映,与唐代不同,“庶”(庶族又称寒门、寒族)作为宋代奢侈禁令中的主要限制对象,说明宋代奢侈消费已在以中小地主和商人为主体的社会中间阶层中有所发展。中间阶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宋代理学不主张奢侈消费,排除B项;宋代没有改变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的发展,这与题干关系不大,排除D项。

4.宋嘉定十五年龚盖卿说:“本朝科举之法最为严密,将试而委官,已试而锁院。虑考官之容私也,胡(故)立糊名、誊录之法;虑士子之饰欺也,故立代笔、传义之法。三百年间,名卿才士皆此涂出。”这说明宋代科举制度()

A.考试过程最为严密B.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

C.实现社会公正公平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4.B据材料“本朝科举之法最为严密,将试而委官,已试而锁院。虑考官之容私也,胡(故)立糊名、誊录之法;虑士子之饰欺也,故立代笔、传义之法。三百年间,名卿才士皆此涂出”,可知宋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锁院、糊名、誊录等方法防止舞弊,说明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故选B项;“最为严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宋代科举相对公平公正,但并没有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排除C项;宋代科举制的防止舞弊方法并未杜绝考场舞弊现象,排除D项。

5.明清时期,国家在西南民族地区自上而下地推进土司制度、乡约制度、保甲制度、团练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和民间的基层组织均在不断地接受或执行“国家”制度。这说明当时()

A.中央政府利用宗族势力维持地方秩序B.边疆治理的方式实现创新

C.西南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程度提高D.中央与地方矛盾趋于化解

5.C据材料“官方和民间……接受或执行‘国家’制度”可知,西南民族地区接受或执行“国家”制度,表明其对国家的认同程度提高,故选C项;中央政府利用宗族势力维持地方秩序与“官方和民间……接受或执行‘国家’制度”不符,排除A项;“化解”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强调对国家的认同,而不是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排除D项;边疆治理方式实现创新与“官方和民间……接受或执行‘国家’制度”不符,排除B项。

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一现象反映了()

A.华南、西南地区自然经济未解体

B.近代中国在棉纺织业中占有优势

C.近代棉花种植存在地区性差异

D.列强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6.C根据题干信息华南、西南地区因产棉稀少导致洋纱输入最多,而江南地区棉花种植较为发达,洋纱输入较少,棉花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华南、西南地区自然经济未解体表述错误,排除A项;仅从输入洋纱在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土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