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生命体征的评估_01.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9-生命体征的评估

9-生命体征的评估初级护士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考什么?最重点是什么?异常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分型和测量方法最难点是什么?异常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分型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的评估(一)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1.体温的产生:

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

2.体温的生理调节:

通过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散热方式:

包括辐射、对流、蒸发及传导。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1.正常体温:

正常值:

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37.5℃(范围在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36.5℃(范围在36.0~37.0℃,比口腔温度低0.3~O.5℃)。

2.生理性变化(1)年龄因素:

新生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波动。

儿童基础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

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2)性别因素:

女性一般较男性稍高。

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而排卵期较低,这主要与孕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3)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但变化范围不大,约在0.5~1℃之间。

第1页初级护士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4)其他: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进食时体温略有升高。

而安静、睡眠、饥饿时体温略有下降。

二、异常体温(一)体温过高体温过高称为发热。

根据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其中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1)低热:

体温37.3~38.O℃。

(2)中等度热:

体温38.1~39.O℃。

(3)高热:

体温39.1~41℃。

(4)超高热:

体温在41℃以上。

2.发热的过程发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

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

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3)退热期:

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

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

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3.热型(1)稽留热:

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O℃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2)弛张热:

体温在39.O℃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等。

(3)间歇热:

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

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

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4.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1)密切观察:

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测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

文档评论(0)

181****48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