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docxVIP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2014年1-6月品管圈活动后的38例肠造口患者,对照组为2013年7-12月品管圈活动前的42例肠造口患者。通过QCC手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统计肠造口并发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造口患者38例,并发症出现12例,发生率为31.6%;对照组造口患者42例,并发症出现24例,发生率为57.1%。开展QCC活动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的应用降低了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肠造口;并发症;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资料查阅和数据收集方法,QCC活动前共收集2013年7-12月肠造口患者42例,统计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对照组。QCC活动后共收集2014年1-6月肠造口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建立QCC:成员9人。护士长担任圈长,安排核心任务,圈员执行分配的各项任务。

???????1.2.2确定活动主题:采用“5,3,1”评分法,根据护士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4个评价项目,确定主题: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现状调查:QCC活动前2013年7-12月42例肠造口患者,出现并发症24例,发生率为57.1%。依据80/20法则:降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造口狭窄两个并发症的发生作为圈活动的改善重点。

???????1.2.4原因分析:早期多因造口血运障碍、感染或隧道过窄、腹壁切口过小所致;晚期多由于粪便刺激造口肠管的浆膜而发生浆膜炎致筋膜或皮肤软组织瘢痕挛缩、肿瘤复发导致造口狭窄[1]。

???????以造口周围皮炎和造口狭窄的形成原因为基础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讨论,查找诱素:(1)评估不到位(2)护理要点掌握不全(3)不同的造口袋对造口周围皮肤的刺激不同、底板圈剪裁形状或大小不当及支撑棒干扰也会引起周围性皮炎。(4)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

???????1.2.5制定目标: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目标值=57.1%?66.6%?80%=30.1%。

???????1.2.6制定对策及实施

???????1.2.6.1加强培训,规范护士造口护理手法,对护理人员开展造口护理培训,进行考核。

???????1.2.6.2遵循PDCA循环,评估患者,制定护理方案,确定护理重点,并进行护理干预防止并发症,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把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1.2.6.3运用新型护理技术,使用皮肤保护膜,阻隔造口排泄物对周围皮肤的刺激。应用皮肤保护膜在胃肠造瘘口手术后的周围皮肤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是瘘口周围皮肤护理的理想方法之一[2]。

???????1.2.6.4根据造瘘口形状及大小设计底板裁剪模板,选择底板比造口略大1-2mm的造口袋;长期使用造口袋病人,尽量选择有皮肤保护剂的透明造口袋。

???????1.2.6.5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1.2.6.6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造口护理,确保患者掌握护理造口方法。

???????1.2.6.7开展延续性护理模式。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经验共享?家属参与?制作并参照《造口并发症表现及处理手册》

???????1.2.7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算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所录入数据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形成果:统计实验组肠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实验组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31.6%,与活动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无形成果:QCC活动中,护士参与造口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专业技术水平提高。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治疗的目的不仅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活质量。QCC的应用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估,找出可能导致肠造口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各种因素,给予指导,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造口护理。

???????通过QCC的培训和管理,分析技术操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3]。有效降低了肠造口出现院内造口感染并发症的风险。

???????

文档评论(0)

mov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喜欢分享的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