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x

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人:过陈熹CURRICULUMREFORMOFBASICEDUCATION时间:5月15日资料查找:毛可盾刘人萍戴宇焜罗权PPT制作:林辉东刘宇翔

目录CONTENTS第八次课程改革概况WORKCONTENTREVIEW01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目标重建PROBLEMSOLUTION03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ANALYSISOFDATADETAILS02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进展NEXTSTEPWORKPLAN04

第八次课程改革概况WORKCONTENTREVIEWPARTONE

第八次课程改革概况WORKCONTENTREVIEW01第八次课程改革(也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则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的正式施行。

01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革所十分强调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概况的基本原因01

改进内容021、课程目标方面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2、课程结构方面3、课程内容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改进内容025、课程评价方面6、课程管理方面反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老师可以给他60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ANALYSISOFDATADETAILSPARTTWO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ANALYSISOFDATADETAILS02新课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国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教育公平2.国际理解3.回归生活世界4.关爱自然5.个性发展

1.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意味着课程必须谋求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这种课程既是平等的,又是高质量的。在这里,“平等”与“高质量”是内在统一、须奥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平等”内在地包含着“高质量”,如果将“高质量”从“平等”中人为别除,不顾教育质量,那么这种课程就是软弱无力的“平庸化的课程”,徒具公平的形式,但从根本上背离了公平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质量”内在地包含“平等”,以平等(机会均等)为前提,如果只追求质量、不顾平等甚至践踏平等,那就会陷人精英主义的案臼。

2.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意味着我国的课程体系必须追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具体要求是:1.通过课程教育公民理解、尊重所属文化体系,使公民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2.通过课程教育公民面对其他文化能够欣赏多种不同的价值,能够尊重不同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尊严和差异,能够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所属的文化体系相对化,发展尊重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3.通过课程教育公民在相互理解、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以完全平等的地位与他人、他民族、他文化展开持续而深入的交往,发展同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必须明确,多元主义并不是相对主义,并不牺牲原则和真理,恰恰相反,它把尊重

文档评论(0)

过江小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