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当代各国的文化交流-我国对外国文学的翻译.pdf

翻译与当代各国的文化交流-我国对外国文学的翻译.pdf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与当代各国的文化交流

我国对外国文学的翻译

目录

ü外国文学翻译的历史及现状

ü外国文学翻译家及其作品

ü外国文学前期翻译的不足

外国文学翻译的历史及现状

外国文学翻译的发轫期(1898-1916)

外国文学翻译的繁荣期(1917-1937)

抗日战争及40年代的外国文学翻译(1938-

1949)

五六十年代的外国文学翻译(1949-1966)

文革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1966-1976)

八九十年代的外国文学翻译(1977-2000)

外国文学翻译的发轫期及繁荣期

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翻译无疑是最主要的媒介之

一,它是沟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桥梁。中国文化史

上,虽然也曾产生了以玄奘为代表的一些著名的翻译家,

虽然中国对佛经的翻译曾经是世界上最完整最全面的,但

总的说来,中国文化还不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文化,还有

其极端保守和顽固的地方。尤其是14世纪以后,随着西方

文化的迅速发展和扩张,中国似乎更愿意沉湎于老祖宗的

旧秩序中过一种太平日子,因而对外来的文化采取了闭关

守国的强硬措施予以拒绝。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20世纪初。所幸中国人善于变通,难以数计的不平等条约

使国人意识到了自身文化的窘境,于是开始放眼看世界,

外国文学翻译由此开始。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始于1840年,中国人最早

翻译的外国小说是1872年《申报》连载的《

探瀛小录》,之所以没有视之为中国近代文

学翻译的开端,考虑的还是历史事件所具有

的意义是否重大、影响是否深远。

晚清时期,欧美和日本文学大量输入中国,从而形成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的高潮。这

种现象的产生,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学因素。从政

治角度看,是因为当时列强进逼,国家和民族危机日

益深重,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热

情,以图输入西方新学来拯救祖国,文学翻译便是这

一庞大的文化输入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从文学方面

观察,则是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学深感失望后所作出的

必然选择。人们发现,本国文学不能表现和满足他们

的现实需要,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美学

情趣上都已落伍过时。这就迫使人们把眼光投向域外,

去寻找那些可以满足其审美需要的东西。

清末最早评述外国文学的文章,当数1873年

1月发表于《瀛寰琐记第3期的《昕夕闲谈

·小叙。这是蠡勺居士为其译著《昕夕闲

谈所作之序言。由于资料欠缺,我们不知

道这部连载于杂志的外国长篇小说究竟是什

么内容。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蠡勺居士对

外国小说美学价值的认识,基本上还没有摆

脱旧小说“劝善惩恶”的窠臼。这反映出当

时的人们对外国文学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大

体上仍把它们看作是与传统文学同一性质、

同一功用的艺术。

戊戌变法以前,因外国文学的翻译在我国尚未全面展开,译作

数量极少,有关外国文学的评论文章也就难见到。1897年,严

复与夏曾佑为天津国闻报馆合写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发表。

文章强调:“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住得小说之助。

”首次阐明了小说的社会作用,肯定了小说的社会价值。为

了“使民开化”,他们主张仿效外国,大量刊印小说。文中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译介域外小说,但就全文立意来看,主张译

介外国文学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传统小说根本不能承担“

使民开化”之重任,而创作新小说,亦需以外国文学为借鉴。

更深入、更明确地论述翻译文学重要性的文章,是1898年发表

于《清议报的梁启超著名论文《译印政治小说序。梁启超

竭力提倡译介此类作品:“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

今日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附于报末,爱国之士,或庶览焉。

”梁氏的目的,主要还不在于以此促进中国小学的转化更新,

而是想把这类外国作品作为宣传武器,直接为维新派的政治斗

争服务。

梁启超这种着眼于政治功利目的的翻译主张,在

1905年以前的文学界,普遍为人们所信奉。不管

是翻译家,还是评论家,在谈到译介外国文学时

,

文档评论(0)

158****01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