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青年建筑师的一封信.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罗·安德鲁(PaulAndreu)1938年7月10日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Caudéran),著名

法国建筑师。因其在世界范围数不清的机场规划而闻名,特别是位于马尼拉、阿布扎比、雅

加达、开罗、文莱和巴黎等地的机场。还有中国国家大剧院。

这篇写的很好,我发现学习设计的同学都在困惑着,一直从头到尾困惑着,只要不是在

赶图或者睡觉就一直困惑。这篇给我些启示。特别是关于resumption和repetition那个部

分,再有就是建筑师就像是建筑的仆人那个部分,深有感触。今天看到有人说《给青年建筑

师的一封信》写的很好,今天在网上看了第一章,过两天全面拜读一下。

以下正文

···············································································································

··········································

我想为大家念一封信。这是一封我写给一位年轻建筑师的长信。一直有人要我谈谈我的

想法和我的作品,谈谈我在这一行做了30多年后有些什么收获或发现,谈谈我心里的疑

惑和信念。既然这样,我愿意向你——一位年轻的建筑师——说说我的观点。别担心!我

不会对你再添一番说教,或者要你钦佩我的才华。我要说的东西很简单,对你也不会有什

么负担。你们可以很容易的选择将它们铭记在心还是搁置脑后,全都随你。我要做的一切

就是希望对你有点用处,帮助你明白什么时候该取,什么时候该舍,以及怎样完善自己的

思想。单单这一点就足以影响你的职业生涯。或者应该说,还有一个因素将更为关键——

那就是你的激情。而说到激情,拒绝往往比接受更为重要。在谈论自己的建筑思想和建筑

实践时,我能做的唯一途径是向你们展示我的作品,告诉你在面对每一次都各不相同的情

况时我的想法是怎么逐渐成形,并且又如何朝着常常是出乎意料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的。请你不要误解。我并不抵制建筑理论。我认为对于建筑实践来说,建筑理论是不可或

缺的。但是理论不能也不应该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成为所有问题的

唯一答案。理论是针对昨天和历史进程中已经创造了的东西进行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思考,

集合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理论是一遍又一遍的将事物放归到某种秩序中去,以便为各种

实践、研究和决策做好准备。但是不要以为这种理论能对实践有什么指导作用,它甚至不

会给你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对于那些以效益和成功为唯一目标的讲究实际的机会主义者来

说,情况恰好相反。在我看来,建筑理论应该以多层面、多样化的形式存在,并且必须不

断更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制约,而应该成为我们开辟一条自由实践之

路——尽管这条路更为复杂艰巨并且常常令人生畏——而这正是创造性活动所必不可少

的。我的第一件建筑作品是30年前设计的巴黎戴高乐机场1号航站楼。那个时候航空

业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宽体飞机刚刚投入使用,对超音速航空器的研究也在进行中;那时

没有人能预见到我们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就用上更大更快的飞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当时

的管理运作和市场营销手段也在改变。概念上说那是建筑师最为活跃的阶段之一。在当时

那种紧迫但又非常热衷于技术的氛围下,我们不得不应付无穷无尽的技术难题。从数量和

重要性方面来说,最突出的就是交通动线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协调车辆、乘客以及行李的

动线,此外还有飞机的动线和那些越来越多的必需的服务性交通辆、乘客以及行李的动线,

此外还有飞机的动线和那些越来越多的必需的服务性交通工具。怎样才能将这些动线集中

到紧凑而有机的建筑结构中,同时又时刻照顾到乘客的舒适感觉呢?也就是说,在组织交

通动线时如何缩短旅客的行程、对旅客所担忧和烦恼的问题做出全面周到的回应?

问题之难点和复杂性在于:在当时的法国和任何其他地方,人们都相信这种事情不是建

筑设计所能解决的。即便有它一席之地,也不过是到了概念性设计的最后给建筑物来上一

点修饰,使其获得一个悦目的外表——比如涂上一层雅致的油漆而已。与此相反,我当时

坚信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建筑设计的大好时机。着手解决、澄清并理解各种复杂的新问题,

正是推动建筑设计向前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创造新空间和新造型的途径之一。戴高乐机

场1号航站楼的设计在开始时试图从功能性角度出发,高密度的重叠安排各种动线,以此

减少旅客的行进距离。出于这个目的,我们将车道围绕中心大楼设置,将停车位布置

文档评论(0)

小波很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