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docx

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

?

?

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上)

在第22届“马克思学”论坛上,“马克思学”的哲学文本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工程”直接面对。这是我国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我国“马克思学”的产生较西方晚了许多年。可是,它的铿锵脚步声,比起西方“马克思学”那种曲折迂回地探寻马克思哲学的方法不同,这里是直奔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体系”。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不同。这也许是在我国马克思哲学迷失的路径更深一些。我们这一代人,更有亲切的感受。本文以再读马克思文本的态度,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含义。

当今我国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是在两条道路上奔驰:一条是在实践上,循着不断理论创新的道路前进;一条是在构建“权威体系”的伟大工程上奋力奔跑。在我国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权威体系”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这个“权威体系”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又一次的重复,走了一个“之”字的怪圈。为此,我们的任务,是要使马克思哲学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使迷失路径的马克思哲学,回到自己的家里——唯物史观理论的原生态,用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权威体系”的由来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权威体系的形成。在22届“马克思学论坛”上,主讲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杨学功教授作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构建是否可能”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权威体系”。他指的是如下的事实:从2009年9月到2010年7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出版了四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它们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010年7月第3次印刷),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课题组20余位专家历时5年集体攻关的成果;(2)《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和创新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这两个项目都是2004年立项的,也是众多专家历时五六年集体研究的成果;(3)《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和“马克思主义学术文丛”,以不同的封面载体形式同时出版;(4)《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这是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社会科学研究自选重点项目,也是历时多年最终完成。

这4本书中有两本是杨学功教授参加了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承担“导论”和第一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承担第一编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意义与科学体系”的写作。另外两本书虽然他没有参加写作,但都与他有某种关系。他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初始提纲的讨论和正式写作提纲征求意见会,并且看过它的部分初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出版后,也寄给他一部征求意见,他们围绕书中的问题还展开过几次通信讨论。由此看出,杨学功教授是有资格评议这四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人。在这里,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它们的权威体系。

这4本书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一度被冷却的“体系”问题似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来。当

然,这4本书对待“体系”问题的态度或方式是不同的。前两本书的目标都是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没有“原理”二字,但除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以外,其余13章(第三章至第十五章)都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意图更加明确,它旨在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并在“导论”中用很大篇幅论述了“构建一般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怎样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这个所谓的“科学体系”具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导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论。后两本书则力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体系上取得突破。前者引入“形态”(formation)概念,后者引入“传统”(tradition)概念,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展示这个演变过程中各具特色和风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它们是一个信号,表明曾经离开人们视线的“体系”问题似乎又重新回来了。(以上见(马克思学网站)22届主题发言人提纲)

马克思哲学“体系”之所以被重视,即这个“体系意识”,在90年代曾被“问

文档评论(0)

135****08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