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前的通货紧缩.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论中国当前的通货紧缩

?

??

?

?

?

?

?

?

?

???

?

?

?

?

?

一、学术界的争论

近两年来,对于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以下4种观点:

①认为中国并未出现通货紧缩;

②认为中国仅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压力,或苗头、迹象;

③认为出现了轻度通货紧缩;

④认为出现了严重通货紧缩,并认为通货紧缩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敌”。

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因为对“通货紧缩”一词的理解不同,或者说,各自使用了不同的定义或标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定义:

①“三要素”定义。认为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这三者共同的持续下降。但是持“三要素”定义的学者,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却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一种认为,必须是绝对量的下降,即货币供应量的负增长和经济的负增长;另一种认为,不必是绝对量的下降,而可以是相对量的下降,即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②“两要素”定义。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两者的持续下降。

③“单要素”定义。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但是,持“单要素”定义的学者又有不同的具体标准:第1种标准,认为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半年以上即为通货紧缩;第2种标准,认为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两年以上为通货紧缩;第3种标准,通货膨胀率由正变负为轻度通货紧缩,由正变负超过1年为中度通货紧缩,由正变负达到两年为严重通货紧缩;第4种标准,通货膨胀率低于1%,即为通货紧缩。

二、怎样使用通货紧缩一词

1.国际学术界也并不统一

国内一些学者,在为自己所理解的通货紧缩一词寻找根据时,往往引用了一些国际上的有关文献。经笔者所查,国际上有的学者采用上述第1种定义,有的学者采用上述第2种定义,还有不少学者采用上述第3种定义。看来,国际学术界在使用通货紧缩一词时,也并不统一。但经笔者所查,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在国外,经济学教科书的普及版或大学低年级所用的初级教程,往往采用上述“单要素”定义。

如美国经济学家希勒在其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平均价格水平既可能上升亦可能下降”,“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并说:“尽管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们还未曾经历过总体的通货紧缩,但是在此之前总体价格的下降是经常发生的。”(Schiller,1989,pp.149~150)

再如,在美国极为流行的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这样定义道:“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体水平的上升……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于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SamuelsonandNordhaus,1992,pp.587~588)

还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中这样写道:“在紧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衰退时期,价格下降了15%以上,而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价格下降了30%以上。这似乎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正如今天通货膨胀似乎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威胁一样,在19世纪末叶,人们对通货紧缩非常关注——通货紧缩表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Stiglitz,中译本,1997,第11页)

除教科书外,在国外一些权威的经济学大辞典中,对通货紧缩亦有采用“单要素”定义的。如著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在“通货膨胀”辞条下写道:“中世纪发生过通货膨胀,但并不严重。而且存在着一种趋势,一段时间的价格上升和一段时间的价格跌落交替出现,这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出现的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伊特韦尔、米尔盖特、纽曼,中译本,1992,第898页)

此外,在国外一些论述经济长波的著作中,也往往把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称之为通货紧缩。如荷兰经济学家范·杜因在《经济长波与创新》一书中,给出了英国1668~1977年309年间价格升降变化的曲线图,他指出,该图“是对英国三个世纪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记录”。(VanDuijn,中译本,1993,第82页)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普及性的、易于为大众所掌握的,且不失科学性的概念,通货紧缩不妨采用“单要素”定义,即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所谓“不失科学性”是指,这一定义抓住了它所要反映的经济现象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至于其他两个要素,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涉及的是价格下降的成因或后果。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引起价格下降的成因和其所伴随的经济增长情况较为复杂,不同学派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在学术性、专业性的探讨中,不同作者按照自己的特定研究可对通货紧缩定义加上进一步的限定。在专业性的研究中,不必强求对通货紧缩定义的统一。

2.借鉴中国对通货膨胀一词的使用过程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现象亦曾作为一个新奇的事物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3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