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深化改革学习系列之二:省以下财政:怎么分?怎么改?-华创证券[张瑜,陆银波]-20240722【25页】.docx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深化改革学习系列之二:省以下财政:怎么分?怎么改?-华创证券[张瑜,陆银波]-20240722【25页】.doc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专题2024年07月22日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宏观专题】

【宏观专题】

省以下财政:怎么分?怎么改?——深化改革学习系列之二

前言:

我国政府纵跨中央、省、市、县、乡镇五个层级,政府间财税关系不仅涉及到央地(中央与省)之间,还涉及到省及以下多个层级政府。

当前学术界和市场上的研究大多数聚焦于央地间财政关系,对省以下财政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其重要性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存在跨层级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央决策会引发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的层层反应,如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权上移、事权下沉”现象;另一方面,省以下财权事权的划分,会对省以下各级政府起到不同的激励约束作用。

本篇报告初步探索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事实特征与影响。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复杂多样,涉及到31省市和4个层级政府(省、市、县、乡镇),且各省“一省一策”、财政体制也是千差万别,资本市场对其认知可能也不如央地财税关系那样深刻。本文的立意正是对这一领域进行初步探索;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后续理解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政策的含义和可能影响。

核心观点

要更清晰地理解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我们可能需要先理解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的不同模式,不同模式会影响省市县不同层级政府的收入,并进一步影响收支匹配程度,这也是改革可能关注的重点之一。

我国省以下收入划分的两大模式:第一种模式,24省份采用的税种分成法(省与市县直接按比例分享);第二种模式,其余7省份采用的税收增量分成(对超过基期年的部分,省与市县按比例分享)等模式。第一种模式下,省级分成或更多,对应市、县分成更少。

由此可能带来三个层面的影响:1)省级财权集权程度的分化;2)“经济大市”税收自留的分化,第一种模式下,“经济大市”对省级财政贡献比例可能更高;3)省与县之间财政收支压力的分化。23个样本省份中,第二种模式的省份主要表现为财权下放程度事权下沉程度;第一种模式下的省份县级收支平衡压力可能相对更大,且半数呈现财权下放程度事权下沉程度。

结合中央文件要求、地方改革动态、专家学者观点,省以下收入体制相关改革可能涉及:1)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2)规范收入分享方式,对主体税种实行按比例分享,即第一种收入分享模式;3)结合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均衡度等情况,“适时稳步调整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划分”等领域。

什么是省以下收入分享模式?两大模式介绍

第一种模式:24省市采用的较为“多数”方式,即税种分成法,即省和市县按一定比例分享主体税种。

第二种模式:其余7省份采用的“少数”方式,包括税收增量分成、税收总额分成、总额(增量)分成。其中采用税收增量分成的省份较多(江苏、山东等4省),这种方式是对税收超过基期年的增量部分,省与市县按一定比例分享。

不同模式有何影响?

(一)省与省之间财权集权程度存在差异

以省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占比(省本级公共财政收入/该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母除省本级外,还包括市本级和县级),衡量省级财权集权程度。

第二种模式主要是对增量部分分成,省本级分享到的比例,较第一种模式或更小。2023年,第二种模式的7个省,省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占比平均为4.7%;采用第一种模式24省,均值为24.6%。

第一种模式内,各省税收分成比例不同,省级财权集权程度也不同。如广东,省与市县对主体税种五五分,省级财权集权程度较高;安徽则与之不同。

省级财权集权程度差异,可能受若干因素影响。

华创证券研究所证券分析师:张瑜电话:010箱:zhangyu3@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邮箱:zhangyu3@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陆银波

电话:010邮箱:luyinbo@

执业编号:S0360519100003

联系人:袁玲玲

邮箱:yuanlingling@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地方财政画像:反常-恒常》

2024-07-13

《【华创宏观】6月全球投资十大主线》

2024-07-12

《【华创宏观】从“超额储蓄”到“超额财富”——美国经济防线的转变》

202

文档评论(0)

我爱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