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迅小说专题研究第二章鲁迅小说创作的准备.pdfVIP

自-鲁迅小说专题研究第二章鲁迅小说创作的准备.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鲁迅小说创作的准备

鲁迅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

辉煌的成就,是与他那坚实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分不开的。

鲁迅生活在清朝政府日益腐败,世界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多灾多

难的时代。年青的鲁迅为了祖国、民族的前途,日夜焦虑,苦苦探求

一条振兴国家、复兴民族的道路。一位朝鲜友人在《鲁迅访问记》中,

真实地记述了鲁迅当时为了振邦兴国而立志从事新文艺运动的思想

发展过程。

“我在十`、岁那年,抱着为在将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的良

好愿望,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那个时候,英、美各列强都用海军侵略

中国。眼看这种情景,我青春的热血沸腾了起来。我决心当个好海军。

可是不到半年,我便退出了水师学堂。转人到南京矿务学堂。当时我

想,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最要紧的任务,应该是先发展矿业、工业。于

是,我抓紧学习,直到毕业。毕业后,我的想法又变了。觉得,中国要

富强,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改良人种,把中国人改良成强种人。我认

为,日本之所以成为强国,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又是从发展

现代化医学开始的。所以,我抛弃了在中国搞矿业的想法,去了日本,

开始学医。

我在日本学医是在一个小地方。有一天,学校演电影。我在电影

里看到一个中国人给外国人当探子,被外国人抓起来枪毙了。当时,

我心里很难受,对我刺激也很大。我想,光搞医学,使中国人强壮还不

行,必须提倡新文学,要从精神上,先使中国复活起来。于是,我又

放弃了医学,转向研究文艺,开始了写小说。”

上述情况,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也有类似的说明。

由此可以看出,从学海军到学矿业、以致学医、学文,这一发展

过程里串着一根红线——为了振兴中华。

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广泛阅

读了大量新的书刊,接触了各种新的思*B1-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书刊以及文艺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知识。于是在1917年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的影响下,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进化论为理论

武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为核心内容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这就是创

作《呐喊》前的思想准备。

鲁迅弃医学文的抉择,表面看来是因“电影事件”所致,实际上,

这只是一个爆发点,追溯起来,早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时,已经

有了医治人们“精神”这△思想的萌芽。当时,他曾与好友许寿裳探

讨三个互相关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国民性)?(二)

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1903年他在《〈月

界旅行)辨言》中又认为“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莫过

于小说。因小说“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使读者触目会心”,“于

不知不觉间”,收到“改良思想,补助文明”的效果。

正因鲁迅在学医之前已有了上述思想萌芽,所以,当1906年他的

思想受到日俄战争影片电影事件的冲击后,便迅速作出了弃医学文的

抉择。此后,在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文艺书籍中,他的上述观点有了进

一步的发挥。在1907年写的长篇文艺论文《摩罗诗力说》中,深刻

地阐述了伟大的诗人(文艺家)、文艺作品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

大作用。“递文事式微,则种人之运命亦尽,群生辍响,荣华收光”(等

到文化衰落了,那个民族的命运也就随着终止了,人民群众停止了歌

唱,这个民族的光辉也就消失了。)“意大利分崩矣,然实一统也,彼生

但丁,彼有意语”(意大利虽然四分五裂了,但是实际上是统一的,因

为他产生了但丁,她有意大利民族语言、声音)。“有但丁者统一,而

无声兆之俄人,终支离而已。”(有了但丁,国家民族是统一的,而没有

声音迹象的俄国,却终于只能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而已。)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鲁迅针对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情况,提出了

文艺家必须“撄人心”的重大使命:“诗人者,撄人心者也”。(诗人,

就是那些能触犯人们心灵、振动人们心灵的人。)

鲁迅认为中国古代的道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要在不撄人心”,

而古之儒家叉提出诗歌必须“持人性情”的主张。在道家和儒家思想

的束缚下,“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即中国的政治理想在于不触动

人心,也就是说统治者不愿唤醒民众,而实行愚民政策,使封建统治能

长久地平和地继续下去,为了打破这种束缚民众思想的状态鲁迅针锋

相对地提出了“撄人心”的使命。诗人应“撄其后人,使之兴起”,

“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诗人应触动后

代人,使他们振奋起来,诗人应发出雄伟的声音,以促进他们国家人

民的新生

文档评论(0)

138****01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