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280-2024 城市韧性评价导则.doc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13.200

CCSA90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2280—2024

城市韧性评价导则

Guidelinesforevaluationofurbanresilience

2024-06-28发布 2024-10-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2280—2024

DB11/T2280—2024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总体原则 1

评价指标 2

评价方法 2

评价程序 3

附录A(规范性)城市韧性评价表 6

附录B(规范性)部分定量指标计算方法 27

附录C(资料性)城市韧性评价报告 33

参考文献 3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富才、黄弘、文明、陈震西、王巍、张浩、张玉娟、徐凤娇、时德轶、吴爱枝、刘博超、王亚飞、宋长伟、王皖、陈卓、赵荣华、李朋苗、施乃溪、钟茂华、亓轶、刘艳、史春辉、翟晓雁、周佩玲。

II

引 言

2021年10月,《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办发〔2021〕27号)正式发布,北京市成为全国省级政府中首个对韧性城市建设作出顶层设计的城市。指导意见工作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工作任务第二十四条提出“建立韧性城市评估咨询机制。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韧性评价或韧性压力测试。建立评估机制和评定制度,每三年评估一次韧性城市建设情况”。为落实指导意见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研究构建城市韧性评价导则,对城市韧性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北京市城市韧性整体情况以及各市辖区城市韧性情况,为韧性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化创建和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各级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韧性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有助于各市辖区及相关行业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III

城市韧性评价导则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城市韧性评价的总体原则,给出了城市韧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等信息。本文件适用于市、区两级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灾害影响的城市韧性评价

活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40758和GB/T409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urban

具有特定行政管理边界的区域。

[来源:GB/T40758—2021,3.2.1]

3.2

城市韧性urbanresilience

城市在灾害环境中承受、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来源:GB/T40947—2021,3.1,有修改]

3.3

评价指标evaluationindicator

反映城市韧性的要素。

[来源:GB/T40947—2021,3.4,有修改]

总体原则

开展城市韧性评价坚持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有明确依据,指标数据有稳定可靠的获取渠道;

系统性原则,评价内容涵盖城市韧性各个维度,充分考虑各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

客观性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

1

DB11/T2280—2024

适用性原则,评价结果重在发现城市韧性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韧性提升建议。

评价指标

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见表1。

三级指标共有87项,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指标内容按附录A确定。

表1 城市韧性评价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空间韧性

空间布局

2

防灾空间格局

3

疏散救援避难空间

4

工程韧性

建筑防灾性能

5

生命线工程保障能力

6

灾害防御工程建设

7

海绵城市建设

8

管理韧性

韧性制度体制

9

韧性感知体系

10

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1

风险预警能力

12

应急救援能力

13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14

医疗救治能力

15

交通和通信保障能力

16

京津冀协同能力

17

社会韧性

人口基本属性

18

城市韧性素养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