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思维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9课时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但是,可以根据发现的线索进行推断。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能起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没有感知或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

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三、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度

指思维的广阔性,指要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处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2.思维的灵活性

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指外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主体采取灵活的方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3.思维的深刻性

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

4.思维的独立性

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他人暗示。

5.思维的敏捷性

6.思维的逻辑性

【自我分析】一个人第一天上山,第二天下山,走的速度不均匀,但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6点)、路程完全相同。试证明: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他必定有一个时间,正好经过同一个地方。

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反思你的思维能力的各个品质的发展状况。

四、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展是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是高级的认识过程,它的发展本身就是认识过程有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结果和证明。

具体说来,一方面,思维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更多的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在幼儿对概念的掌握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另一方面,思维在幼儿解决问题中也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因此,思维的发展也是幼儿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口一致的点数),但点完后仍然很难说出所数实物的总数。

(2)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

这时儿童能点数后说出总数,即有了最初的数群(集)概念,末期开始能进行少量物体的实物加减运算,并出现数量的“守恒”;能按数取物(约5~15个);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可以借助实物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开始能做简单的实物加减运算。

(3)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

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字运算过渡,即这时候的数词不仅是标志客体数量的工具和认识客体数量的手段,而且连同它所负载的概念已成为运算的对象。

这时儿童能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基数和序数概念都达到了一定的稳定性。对10以内的客体有了数量的“守恒”。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儿童数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最初的对实物的感知,继之到数的表象,最后到数的概念水平这样的过程。研究也发现,社会教育文化水平对幼儿数概念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二)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

文档评论(0)

138****9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