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悲剧一直被称作苦情戏,是一种具有某种悲剧色彩的苦戏和哀曲。中国戏曲悲剧的冲突是评判的冲突,它主要是描绘、展开作品中的恶毁善、奸害忠、邪压正、丑贬美的苦情历程,表现审美主体对剧中的善恶、忠奸、正邪、美丑进行伦理批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因此,中国戏曲悲剧冲突注重的是追求情节的曲折和任务的理想色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通过窦娥为代表的善被以张驴儿、楚州太守梼杌等人的恶所毁的悲剧经历,颂扬了“六月雪”般的“感天动地之善”。

结局在悲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因为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尾与西方悲剧的“一悲到底”的不同,以至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无悲剧。窦娥注定冤死,但在临刑前还是发出三个誓愿,抗争到底。按西方悲剧理论,到这里戏剧就该结束,似乎这样寓意深刻,值得观众去回味和思索。但是在中国观众看来,含冤的死者必将显灵显圣,这种信念是从“人命关天关地”出发的,三桩誓愿的应验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

西方悲剧不会出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亚里士多德说:“悲剧的结局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相反,由顺境转入逆境。”斯宾格也说:“悲剧以欢乐开始,以悲剧结局。”这些论述都证明了西方悲剧结局的特点。西方悲剧“一悲到底”的结局与西方文化有紧密的关系,西方文化是一种原罪文化,人类终生的奋斗是为着赎罪,目的是死后回到上帝的怀抱。人类的现世生活充满罪恶与苦难,惟有死才是解脱。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中即表现为“哀而不伤”。《窦娥冤》第三折窦娥被斩,关汉卿又加了一个“平冤昭雪”,通过窦天章之手惩恶扬善,再如《赵氏孤儿》的孤儿复仇、《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需峰塔》的雷峰佛缘等也都是团圆结局,这已经成为中国戏曲中普遍的审美现象渗透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这种结局反映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起到了鼓舞人民不断抗争的作用。窦娥那般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怒气,使这个默默无闻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以决不妥协的性格划破那笼罩苍穹的黑夜,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

(摘编自延慧《从(窦娥冤)看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

材料二:

戏剧自萌芽状态的春秋战国时起就具备了娱乐功能,至元代,历史长河中短暂的几十年,元杂剧作家们就创作了五六百部作品,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等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假丑恶,颂扬主人公的真善美,这些作品对百姓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娱乐功能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

当代戏剧的“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缺一不可。过分地强调戏剧的教化功能,弱化戏剧的娱乐功能,戏剧就成了令人厌烦的政治广告。曾经,戏剧成为政治的宣传教育工具,题材极为单一、老套。当下也不乏这种现象。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观众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丝毫没有趣味性,让观众产生不了审美愉悦,进入不了戏剧情境,甚至排斥戏剧人物公式化的心理矛盾,看戏成了苦差事,成了政治任务,戏剧根本谈不上娱乐功能,更谈不上发挥戏剧的教化功能。因此要让戏剧发挥教化功能,就必须要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把人物命运的变化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中,让观众感到就是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这个“戏”是真实可信的,这个人物是有趣的,这个事情是有意思的,让观众有看下去的欲望,才能在娱乐中让观众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思考人物命运的同时,也起到教育作用。

(摘编自杨琳《创作好剧目激发正能量——当代戏剧的“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缺一不可》)

材料三:

戏曲美育如何通过弘扬民族文化使命,在新的时代语境里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回头看”,我们可以从戏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获得文化自信,但最根本的美育任务,还在于“向前看”,即植根传统而在成就上总结,在总结上批判,在批判上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中国文化美育体系建构的需要。简单地说,“回头看”和“向前看”分别指向古典戏曲的自信与创新维度。

当今社会,考量并重估经典戏曲作品的当代价值。还应具有反思意识;充分考虑到戏曲美育传统能否被容纳进新经验中进行传递,过去的现实关怀能否在这个时代引发共鸣等现实问题。在经典作品既往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上融入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正是“文化自信”命题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求。

(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被张驴儿、太守梼杌毁灭的悲剧经历,与中国悲剧戏曲作品中常见的恶毁善、邪压正的苦情历程相契合。

B.材料一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和斯宾格的名言都旨在证明西方悲剧结局与西方的原罪文化有关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