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三:连词.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虚词三:连词

第三节连词

一、概说

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连词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古代汉语的连词不但数量很多,而且不少连词其用法非常复杂,同一连词往往表达多种语法关

系和语法意义。其中,以而“”最为典型,它可以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它可以表示并列关

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等。这样,就要求我们在翻译古文时,一定要

仔细斟酌文意,准确理解每一个连词在具体语句中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2.在使用上,古代汉语连词用于词、短语之间者较多,在现代汉语不需要使用连词的地方也往往

使用了连词,例如:

①蟹六跪而二螯。

(《荀子劝·学》)

②未几而成归。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例句中的而“”在译成现代汉语时,都应略去不译。

反之,古代汉语的连词用于分句之间却很少。其复句多以意“会法”组合,不仅并列复句一般不用

连词,甚至连因果复句、假设复句、转折复句这些现代汉语一般要使用连词的复句,也时常不

用连词,例如:

④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左传·曹刿论战》)

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晁错《论贵粟疏》)

例④为因果复句,例⑤为假设复句,例⑥为转折复句,它们都未使用连词。翻译时,应加上“因

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这样的关联词语。

有时,虽然使用了连词,却又往往是单用,而没配对使用,例如:

⑦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曹刿论战》)

⑧以晏之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使楚》)

⑨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后汉书》)

例⑦为让步复句,只用了虽“”,应配对译为即使“……也……”。例⑧为因果复句,只用了“以”,也

要配对译为“因为……所以……”。例⑨为选择复句,只用了孰若“”,应配对译为与其“……哪

如……”。

二、而、以、且、则、虽、然

而“”、“以”、且“”、则“”、虽“”、然“”是古代汉语较常见、用法也较复杂的几个连词。

1.而

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并列。例如:

①以三保通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而“”表并列,其前后两项一般很难分出轻重,如例①②③,其而“”可译为并且“”,或不译。有时,

作者似乎有侧重而“”后边一项的意味,如例④,便不妨理解此而“”带有递进的意思,可译为而“

且”。

(2)表示承接。例如: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拔剑切而啖之。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③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伐发于水上。

(苏轼《石钟山记》)

④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

⑤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韩非子·五蠹》)

而“”表承接,常常是事情、行为纯时间上的先后承接,如例①②③,其而“”可译为然“后”、就“”,

或不译。有时,也可以既是时间上的先后承接,还兼有事理上的因果承接,如例④⑤,其而“”可

译为那么“”、于“是”。

(3)表示转折。例如:

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苏洵《六国论》)

③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

(柳宗元《捕蛇者说》)

例①②③的而“”,均译为却“”、然而“”。

(4)表示修饰。例如:

①吾恂恂而起。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②缇骑按剑而前。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例①②③的而“”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5)表示假设,相当于如“”,这种用法较少见。例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②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左传·子产为政》)

①②的而“”译为如“果”。

2.以

“以”不仅经常用作介词,也经常用作连词。连词“以”的用法同而“”多有相似之处。其用法主要有以

下四种:

(1)表示并列。例如:

①夫夷以近,则

文档评论(0)

151****04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