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知思想打造三学课堂 论文.docx

践行行知思想打造三学课堂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践行“行知”理念,打造“三学”课堂

【摘要】信息时代,数学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学已经从自然科学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和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如何让学生从书本走出,成为一个立体开放具有创造力的人,提倡“三学”课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课堂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知。本篇文章通过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教育改进”等思想来谈小学数学如何打造“三学”课堂,以生为本,学生争做数学学习的小主人。

【关键词】三学课堂;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教育改进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教育思想,都成为当代教育的方针,成为许多教师思想上的“指明灯”。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加的是课堂学习质量,这涉及到教育中两大最重要元素——教师和学生。学生除了作业的负担,更多的是一些心理层面的负担,那如何减弱或消退他们心理的负担,就是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主角,让他们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获得成就感,这也是“三学”课堂提倡的主张。陶行知的“教育改进”,从学生学情出发,摸清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准备。他的“生活教育”,从生活中来,走向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用数学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现数学之美。他的“教学做合一”,从学生动手实践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把握学情脉搏,寻找证据源头

陶行知在《教育改进》中谈到“改进教育者必须明白自己之问题,又必须明白他人解决同类问题之方法。而调查、参观,实为改进教育之入手的方法。”[1]在我看来,改进教师的教,就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就要把握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的“证据”。“证据”是证明事情真相的依据。没有证据,法官就缺少揭露犯罪分子的有力武器,无法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中的“证据”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证明和反映学习者学习活动得以发生的事实性材料和学习者的外在表达。“三学”课堂中对课程的重构,要求能基于学情开发并实施校本化课程。教师在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发生的关键“证据”,要把握学情脉搏,通过解读、分析、探究、评价,来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研能力。

综合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来看,分数无疑是孩子数学学习的一个拦路虎。伴随年级的增长,分数由初步认识到表示具体的含义和性质,难度逐级递升,如何能让学生高效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低段教师在最初教授《认识分数》时,要基于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知晓并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为例,“三学”中要求建构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单,其实不止针对课堂,在课堂前也可以设计学情单,摸清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在新授前,我设计了前置性探究问题“孙大圣把一盘桃(6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由于学生认知分数是在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之上进行平均分的,所以为了符合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我要求学生先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再试着写出结果。学生完成后,收集学生的作品,学生出现的结果主要集中于每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3/6、3/2、1/2、1/3。对于出现的这些结果,我有点诧异,因为分数分子、分母表示的含义,是人为规定,是毋庸置疑的,相当于一个模板,学生直接套用就行。带着疑惑,我以采访追问的方式了解每个结果背后的思考方法。在追问中,学生的思路逐渐显现——结果是3/6的是一共有6个桃,每只小猴分到3个;结果是3/2的是一盘桃被平均分成2份,但每份有3个;结果是1/2的是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猴子只有1份;结果是1/3的是每只小猴得到1份,1份桃有3个。通过此次前置性探究问题和相应的采访,我不仅了解到学生对于“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一新的学习任务的已有知识水平,还弄清了每一个结果背后的思考历程,这就为我保证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做了铺垫,同时也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根据学生的学而展开。

在教学1/2时,我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体会“具体数量”与“份数关系”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对分数含义的抽象认识水平。我出示一个集合圈,圈里有4个桃,把这盘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随后圈里有6个桃,8个桃,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涂一涂。学生操作完,让学生先比较它们之间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发现一盘桃的总个数不同,每只小猴分得的个数也不同。不同之处发现后,开始寻找共同点,学生意识到都是将这盘桃平均分给两只猴子后,引导学生“把这一盘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也就是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得几份?”,学生回答正确,紧接着问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这个关系可以用哪个分数来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