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乡村小学“双减”教育的启示 论文.docx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乡村小学“双减”教育的启示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乡村小学“双减”教育的启示

摘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t/item/%E5%8F%8C%E5%87%8F/_blank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无疑快速成为当前中国教育最炽手可热的讨论词,作为一名年轻的乡村教师,致力于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核心理论“生活教育”获得诸多启示,渴望在理论和实践中见证这场振奋人心的教育革命。

关键词:生活教育;双减;核心素养;创新

一、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从美留学归来,踏上中国滚烫土地的那一刻开始,陶行知便致力于要改善中国教育现状,实现心中“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的人生理想。与当时蔡元培先生重视大学教育不同的是,他特别关注乡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

受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又真切的了解中国当时的国情后,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

二、双减在小学乡村教育实践中的实际挑战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显然,双减面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但城市和农村,学校、家长、孩子的素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对于乡村教育而言,又应该如何理解“双减”,如何实施“双减”呢?

2017年六月大学毕业后,我便来到了乡村小学。坚守在乡村教育的一线教学岗位上也有五年的时间,我想从我自己的角度,以我所在的小学为例,谈谈“双减”对于乡村老师,乡村孩子,乡村家长的变化。

“双减”于乡村教师

“双减”对于大部分乡村教师最大的挑战是灵活与创新。

“双减”要求减少作业负担,但不能减少孩子们的知识输入。就实际情况而言,乡村孩子的学习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父母迫于生存压力,留守学生的比重非常大。大部分孩子的学习过程基本没有家长的有效参与。就我今年教学的四(1)班为例,全班人数52人,其中留守儿童43名。孩子们放学回家之后,陪伴他们的更多的是手机游戏。那么如何在减少作业,却不减少知识输入的情况下更好的实践双减,对于乡村老师们真的是较大的挑战。

那么如何在减少孩子们作业量的情况下,稳定和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呢?当一线教师已经习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创新高效的课堂模式呢?面对不同的孩子们,又该如何布置个性化且真正有意义的作业呢?这对于大部分的乡村教师真的是不小的挑战。

“双减”于学生

“双减”于学生而言是“散养”不前还是“自制”向前呢?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身心发展还不够充分,大部分孩子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改变人生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被动输入。突然减少作业量,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天赐的惊喜。

那么孩子们该如何在“双减”中快乐且高效的学习呢?孩子们又该如何自我发现学习的价值与实际重要性呢?

(三)“双减”于家长

“双减”对于乡村小学绝大部分的家长而言可能是个完全陌生的词汇。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年轻的家长,对于“双减”政策有所了解,但了解之后,带来的更多的是焦虑与不安。“孩子作业少了的话,那他回家不写作业不就玩游戏了吗?”“孩子有的学科薄弱,我们又不会教,不能在外面补补课吗?”这是我最近工作中常听到的烦恼。

在小学,我有着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接触到的孩子家长绝大部分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爷爷奶奶。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的学习之和老师有关,完全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

最后我们发现,乡村教育中“双减”政策能否真正发挥意义,几乎所有的重担都放在学校的身上,压在了每一位老师的肩上。

三、生活教育理论对乡村教育的启示

结合上文我们了解到,“双减”政策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教师们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真正实现“双减”,完成孩子们综合素质质的发展呢?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给予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广为人知的教育理念。一线老师们想在“双减”教育实践中践行这一理论,首先我们要清楚生活教育的核心意义。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真人”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真人”。

目前教育革命中又一热门词汇“核心素养”也在不断验证和实践“真人”的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教师们在实践中如何培养陶行知先生笔下的“真人”呢?我认为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放弃传统的“唯分数论”,明确培养“真人”的价值取向。问题又来了,到底什么是“真人”呢?

真人是真善美的人,真人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真人是智、仁、勇俱全的人。它与传统教育所倡导的为升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个人发财而读书的“假人”相对立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