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批评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象批评

相对于以解读透辟、哲理提升见长的科学化批评,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重批评家感性直觉的人文主义方法。

印象主义批评家偏重于批评本质的主观性、艺术性的一面,怀疑阐释评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表现出对规范批评和方法论的漠视;他们强调批评体验的直率和真诚,强调批评家的艺术感悟力和印象描述力,因此认为艺术家本人才是最好的批评家;他们把艺术看作有情感有灵性的活物,强调批评家灵魂和作品灵魂的对话,反对冷静客观的切割分析;他们把批评当成一种艺术实践,讲究批评写作的空灵和弹性,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

正因为印象主义批评具有这些长处,所以在文学批评史上,每当对文学的规律性和文学批评的精确性、客观性、科学性强调过头时,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来自批评实践中的怀疑:所有创新的艺术品都能用“规律”作出合理解释吗?于是发出“反对释义”的呼声。反对释义,意味着回过头来重新强调主观、情感,强调批评体验中的印象式描述。

一、印象批评的历史

中外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批评都是接受者感受印象的自然流露,都是一种印象主义的批评。经过长期实践,印象主义批评已由早期的随意谈论逐渐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批评方法。无论在中国和西方,

印象主义批评都非常久远,都各自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1、中国古代的印象主义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带有具象思维的特点,重直觉感悟,不重分析论证。

从批评的功能看,中国古代批评主要是作家和准作家之间的抵足而谈,是艺术中人审美品味的交流沟通,因此,古人评论作品好讲笼统的感觉,好作空灵的比喻,而缺少严密的逻辑推论和细致分析。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批评专著《诗品》中就已经形成。钟嵘在《诗品》中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评论诗人的风格,说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高仲武《中兴闲气集》等,大都模仿《诗品》,不唯故实出于《诗品》,语句也效法《诗品》。两宋诗话中,这种印象描述的批评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主要方法。明清两代,文人介入通俗叙事文学的批评,最初也是采用印象式批评的方法。小说评点的早期形态,用眉批和旁批的简洁、直截的形式,随手批抹,及时记下文人阅读时的会心之见。袁小修说李贽“方居武昌朱邸,予往访之,正命常志抄写此书(指《水浒传》),逐字批点”(《游居柿录》卷九)。评点小说成为文人满足个体智力和情感需要的途径,李贽说“《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

(《与焦弱侯》,《续焚书》卷一);满足文人个体智力和情感的需

要,使评点的主观随意和体验感悟的特征进一步强化。以诗话词话和小说戏曲评点为代表,中国古代印象式批评方法的总体特点是:通过涵咏、体验的方式,把握作品的整体特征,追求批评心得的诗意表达。

在批评指向上,中国古代印象式批评追求作品整体韵味的探寻。司空图评诗提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味”是诗歌隐含意味和独特魅力的比喻性说法,实即诗歌艺术的审美特质。宋代理学家邵雍以赏花喻赏诗:“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伊川击壤集》卷十一《善赏花吟》)诗歌的韵味是诗歌的内在风神,只能体会,难以坐实,似在诗中,又不在诗中,因此不可“说字无字外之句,说句无句外之意,说意无意外之味”(杨万里《庸言》)。中国古代诗歌评论家认为,作品的“文义”是一重,另外一重是作品的“意思好处”,识得这“意思好处”才是一个称职的说诗者。这“意思好处”是文学作品的联想意义,常常是作家用独特的意象诱发的、读者心中想说而又没有能力说出的复杂体验。批评家只有着意于此,才是一个有益于读者接受的称职的批评家。批评指向上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印象式批评在批评思维方式的特点。

印象式批评是批评家兴会所到、真情所露的产物,因此这种批评的思维方式,就是强调“涵咏默会”,整体直观。探讨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内在风神,无法从理论切入分析,而只能进行直觉领悟。宋人诗论强调“参”和“悟”,反对“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既有创作上的意义,也有鉴赏批评方面的价值。创作讲“参”和“悟”,

是言诗人须调动艺术思维能力,触景生情,即事漫兴,方有所感发兴会;批评讲“参”和“悟”,则是强调对艺术美的领悟能力,须在长期潜心欣赏优秀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养成,是讲这种审美体验的特点在于不凭借理性的思考,对作品形象内含的情趣韵味作直接的领会和会把握。中国古代印象式批评强调阅读欣赏和玩味体验的过程性,强调批评过程的渐进性、反复性,期待在此过程中自然滋生真切的精深的感知印象。清人刘开说:“然则读诗之法奈何?曰:从容讽诵以习其辞,优游浸润以绎其旨,涵咏默会以得其归,往复低徊以尽其致,抑扬曲折以寻其节,温柔深婉以合诗人之性情,和平庄敬以味先王之德意。”沈德潜说,“读诗者心平气和,涵咏浸渍,则意味自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