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023.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仪式,这就必然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解放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九改为老人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做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节日与文化》)

材料二

传统节日面临的冲击,来自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首先是内容方面,主要是节日内容的独特性和明晰性被模糊了,因为传统节日很大一部分属于时令性的,与中华民族独特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联,例如元旦、春节、立春、寒食、冬至等,这一系列传统节日以农耕社会对时令变化的固有依赖为前提,在当代社会,这一依赖的固有性弱化了,甚至逐渐消失,这导致了以时令性为基础的传统节日在内容上弱化。另一些以民间信仰和原始宗教为基础的传统节日,受到新思想新观念和科技进步影响,其信仰基础弱化,信众范围缩小,节日内容也在淡化。当然,全球化的加剧、外国节日及其生活方式对传统节日的冲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形式方面的原因更隐秘,但更深刻。传统节日总是伴随着一些特有形式,例如,大年初一向长辈叩头,清明节向逝去的前辈亲人跪拜,又如,过春节放爆竹、贴春联、送红包、吃年夜饭等,清明节上坟、烧纸钱、插香烛等,端午节吃粽子,逢冬至吃饺子等,以及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联的风筝、艾叶、纸船等民俗物品,以及相应的服饰,缺乏高质量和高品位的设计,以至于在形式方面缺乏吸引力,无法留下深刻记忆,更别说使人产生惊艳感觉了。最后,就是目前的义务教育和大学阶段教育,对“新式”节日比较重视,例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等;对节日内容方面的宣传比较重视,对节日形式的重视比较弱。

(摘编自邱运华《年味的缺失,到底因为什么?》)

材料三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仪式礼俗,承载了中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感情依托与审美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凝结了中国人对于宇宙、自然、世界、社会以及人伦、自身的深层思考,能够唤起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中原大地上的太昊陵庙会、芒砀山古庙会、浚县古庙会、开封万岁山庙会、道口火神庙会、关林庙会、郑州城隍庙会,成为春节期间河南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踩高跷、划旱船、舞狮子、扭秧歌等民俗表演,以文化象征的方式凝聚着民族情感。传统节日大多蕴含了团圆和美、爱国、忠孝、仁爱等精神内涵,富含深厚的思想情感、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传递着崇尚顺应天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誉,中原是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入周问礼之地,礼乐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中的一些礼仪与习俗对于建设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保持人伦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也成为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

(摘编自李娟《传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