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中医内科论治之差异辨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与中医内科论治之差异辨析

[摘要]针灸与中医内科均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

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辨经论治为鲜明特点,通过选择适当的俞

穴、操作措施及手法、刺激量等,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中医内科理论包括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具

有辨证论治的特色,以中药为基点,通过应用适宜的方剂、炮制法、

煎服法,发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功效。目前临床上将针灸论治体

系逐渐趋同于中医内科,错误地将辨证与辨经混为一谈,僵化地选择

针灸处方。明确针灸与中医内科之差异,便于发挥针灸诊治思维,显

现出针灸的特色与优势,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服务。

[关键词]针灸;辨经论治;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总称,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

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发现了三百余个俞穴以及经外奇穴等的俞

穴知识,形成了经脉、别络、经别、经筋、皮部和孙络、浮络等组成

的经络理论,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

系[1]。目前针灸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系统疾病,现代临床应用与机

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拓展[2]。

临床过程中区别于中医内科以辨证论治为主,针灸的治病思路重

在辨经论治,故在针灸临床上亦不能呆板地套用中医内科治疗体系。

故而本文从“理、法、方、药(穴)、术”五个方面辨析针灸与中医

内科论治之差异,旨在明确针灸与中医内科理论及应用的不同,以期

在临床上更好地发挥针灸诊治思维,应用针灸诊疗体系。

1理论基础

针灸的核心理论是经络学说,临床的治则治法、处方选穴、补泻

手法无不与经络密切相关[3]。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

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等作用。针灸经络是一个涉及

多系统、多组织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包括脏腑

与体表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内容,既涉及局部效应,又有远端作用。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又是人体沟通联系的枢纽[4-5],不仅

具有明确的生理现象、病理特征,而且具有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正如《灵枢·经脉第十》“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

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6]、《灵枢·海论第

三十三》“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均反映了

针灸经络的诊治理论[6]。

中医内科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经络、气血

津液、病因病机等,其中阴阳五行体现中医内科的思维方法,从大量

抽象的自然现象中,总结出阴阳五行的联系规律和本质属性,从而更

好地把握人体生理、病理联系,更好地应用于医疗临床[7-8];五运

六气由阴阳五行拓展而来,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扩展了中

医内科理论体系的框架,是推动我国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9-10];

“有诸内必形诸于外”,藏象经络学说强调了以心、肝、脾、肺、肾

五脏为核心的整体协调,是中医内科生理的基本思想,是基于阴阳对

立统一思想上阐发而来的,饱含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的整体观、运

动观、调节观等[11];病因病机为中医认识疾病本质及其发病机制

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指导临床辨证过程,是中医内科病理的主要方

面[12-13]。

2治则治法

针灸的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

正如《灵枢·经脉第十》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

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者,以经取之。”[6]治疗的最终目

标为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包括本经的疏通和他经疏通。①本经疏通是指在病变的

经络上取穴来疏通这条经,其理论基础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局部取穴疏通(与下文讲的局部取穴不

同),二是远端取穴疏通。例如辨证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腰痛,疼痛部

位在左侧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腰3、腰4局部疼痛,如果取肾俞、

关元俞即属于局部取穴疏通;如果取睛明、至阴等俞穴(也可以是其

他穴位,特别是特定穴)即属于远端取穴疏通。理论上来讲,只要某

一经络上存在俞穴,就可以进行本经疏通,故而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都有本经疏通,又以十二正经更为常见多用。②他经疏通是指通过取

他经的穴位来疏通本经,其理论基础包括经络的顺接、经气的贯穿与

穴位的特性,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同名经疏通,例如足太阳膀胱经

的腰痛,除了选取足太阳膀胱经本经的俞穴疏通外,还可以取手太阳

经的俞穴进行疏通;二是表里经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的腰痛在选取足

太阳本经的俞

文档评论(0)

138****89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