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语文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
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你知道的经
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文言文中数词的用
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表示数量词
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表示一个数量词,其特点是量词省略,或
数词后置。例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一食”中
的“一”是一顿之义,量词“顿”省略。
②箱奁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六七十”指
六七十只,数字后置,并省略量词。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一”指
一粒,量词“粒”省略。
④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孙子兵法·谋攻》)“三”指三种
情况,量词省略。
⑤方一沐,三握其发。(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一”
为一次,“三”为三次,数量省略。
2.表示概数
有些数词只表示一个大约的数目,而并非表示确定的数目,是虚
指而非实指。例如: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十二”指军书多,
非实指有十二卷。
②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序》)“二三”
表示两三里左右。
③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各千计。(蒲松龄《促
织》)“百”“万”“千”均非指实数,都是指很多。
④自④自我我徂尔徂尔,,三岁三岁食食贫贫。(《。(《卫风卫风氓》)“三”指多年。
3.表示序数
有些数词含有第几之义,表示顺序。例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一”指第一
次,“三”指第三次。
②以孔子遇虎言之,圣人不能先知,六也。(王充《知实》)
“六”即第六。
4.表示两数相加
这种情况是用“有”将前后两个数连接起来,表示两数相加,有
时量词省略。例如:
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四十有四”即四十四岁,“九十有六”即九十六岁。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二十有一年”指
二十一年。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勾践灭吴》)“亿有三千”
即十万三千(亿:十万)。
5.表示两数相乘
有时两数连用,表示所指的数是两数相乘的积。例如: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三五”是指
阴历十五。
②急走趋之,乃二八姝丽。(蒲松龄《画皮》)“二八”即十六
岁。
③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三五”即农
历十五,“四五”即农历二十。
6.表示一个分数
有时两数或连用,或用“之、无”等将两数隔开,表示几分之几,
前一个数代表分母,后一个数代表分子。例如:
①曩与吾祖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十无一”即十分之一,“十无二三”即十
分之二三。
②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洪亮吉《治
平篇》)“十之一二”指十分之一二。
③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司马迁《陈涉世家》)
“十六七”就是十分之六七。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十一”即十分之一。
7.“一”的特殊用法
“一”在文言文中十分活跃且具有多种意义,用法灵活,常用义
项有“相同”“一样”“统一”“满”“全”“都”“整体”“一
体”“专一”“竟、乃”等。例如: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是一
体、整体之义。
②而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一”义为全。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一”指专一。
④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一”即统一。
⑤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即满、
全。
⑥⑥一至一至此乎此乎。(《。(《史史记记滑稽列传》)“一”即竟、乃。
8.表示长度、重量
古代有些表示长度、重量的数词,常与量词融为一体,相当一个
数量词。常见的有:咫(八寸)、仞(八尺或七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购车申请书_原创精品文档.pdf
- 质量目标承诺书.pdf
- 货物采购验收单三篇.pdf
- 财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pdf
- 财务会计教案——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pdf
- 财务习题习题答案一起(终审稿).pdf
- 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pdf
- 课文少年闰土解读.pdf
- 课后作业八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Unit 8 Section B 试题试卷 含答案解析.pdf
- 读书笔记《沟通的方法》与结构化思维.pdf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