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科幻小说科学观念的本土性特征.pdfVIP

论中国科幻小说科学观念的本土性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幻小说自清末民初引进中国以后,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其历程可谓是曲曲折折,这些曲折

呈现出来的现象有传统文化的取舍、社会发展的变化、政治约束的要求、人类思维的创新、

小说美学的变异等各个方面,追寻背后的原因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中国科幻小说科学

观念本土性的确定。对作家来说,科学观念就是一种创作路径。科幻小说作为文学、科学和

幻想的综合体,其中无论是科技带给我们的人文思考还是科技教科书式的阐释带来的启发,

抑或是充满了天马行空的科学想象开启的思维大门,都可以视作为作家科学观念的文字阐释。

然而,无论想象如何精彩,文字如何精湛,中国科幻小说要想取得世界性地位,本土性是一

种努力的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在发展中体现的本土性及其特征进行解读。

一、科学幻想与科学意识的思考

中国科幻小说是在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中登上历史舞台的,从一开始就带有着

明显的启蒙和救亡的色彩。以梁启超为首的一批志士能人期望通过科幻小说来传播科学,开

启民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科幻小说从晚清产生之初到建国前这段时期对科学的一

个明显的特征是将科技元素与政治想象相结合。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科幻小说是梁启超在

《新小说》1902年l1月1日-7日上发表的《新中国未来记》。《新中国未来记》拉开了那个

时代政治科幻小说的帷幕,被晚清小说家们争相模仿,例如荒江钓叟在上海《绣像小说》杂

志上连载的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东海觉我(徐念慈)通过上海小说林出版社在出版

的《新法螺先生谭》。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将科学幻想点缀在政治理想上。

这个时期出现的将科技名词与政治想象结合,期望对民众起到教化作用的科幻小说,并

不具有科学精神的意识,而只有启蒙宣教的政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科幻小说是一种

伤害。特别是小说中所宣扬的科学崇拜论,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传

统文化缺乏实证科学的思维,人们的思想上“有一种过于狭隘的实用观念,对于安邦治国、

国计民生关系不密切、不明显的纯理论、纯知识缺乏热情”。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人重整体、

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中国的文化语境和思维特征对于以分析、知解、理论为特点的自

然科学的产生很不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产生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大家的时候,中

国的学者们正埋头于义理辞章的考据之中。科学思维与精神在中国的被冷落、被边缘化,很

大程度地抑制了科幻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一直被冷落和边缘化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在晚清

突然被重视、被推崇,甚至是被敬畏。这突然的观念逆转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其实是一件坏

事。科学真正的作用不是科学技术的本身,而是人类的运用;科学思维真正的价值不是社会

进步的标志,是为社会进步寻找路径。这个时期对科学的崇拜,而又将这样的崇拜绑在政治

幻想之中,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并没有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和思维中科学观念的状态

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科学信仰一方面奠立了20世纪中

国现代性的基石,推动着民族自强的诸种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发展成有着独断论色彩的唯

科学主义。”这样的独断论色彩的唯科学主义一直成为中国人的强国观念。在20世纪八九十

年代大多中国人的观念中,科学是代表有用的工具和向现代化进军的动力,即使到了现在,

它依然被看作为是中国追赶世界、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令人遗憾的是,随之而起舞

的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观念必然会呈现出科技理性、政治理性和工具理性。

中国科幻小说在1949年之后被纳入了少儿科普之中,其科学观念就变得更加狭窄。新中

国成立初期,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深受苏联的影响。在对科幻的定位上,中国也学习苏联,

认为科幻是从属科普的文学,科普文学又从属于儿童文学范畴。科幻小说作家被归入中国作

家协会,并被划归为儿童文学组。在五六十年代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发表于儿童文学杂志

上或由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时的科幻小说明显地带有科普和儿童文学的两种印记。根据当时

的情况,国家在建国初期,需要科学的发展。培育年轻一代的仁人志士,让他们具有崇高的

理想和科学技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将科幻栽种在“少儿”和“科普”的园地里,这样的

情形是可以理解的。此时的少儿科普也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童恩正的《古峡迷雾》、于止的

《失踪的哥哥》、迟叔昌的《大鲸牧场》、肖建亨的《布克的奇遇》等,都在当时产生了影响。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在儿童科幻故事模式的局限下,科幻小说讲述的故事较为简单,这些

简单的故事也仅仅是作为普及科学知识的载体而已,尚无法涉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生活、心灵

发掘、时代背景,以及表征内容、人

文档评论(0)

xinhezil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衢州市衢江区星赫电子商务商行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30803MA7BB9H7X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