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试题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A

【分析】直接根据并集含义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

故选:A.

2.已知,则().

A. B. C. D.1

【答案】C

【分析】直接根据复数乘法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

故选:C.

3.求圆的圆心到的距离()

A. B.2 C. D.

【答案】C

【分析】求出圆心坐标,再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即可.

【解析】由题意得,即,

则其圆心坐标为,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故选:C.

4.的二项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A.15 B.6 C. D.

【答案】B

【分析】写出二项展开式,令,解出然后回代入二项展开式系数即可得解.

【解析】的二项展开式为,

令,解得,

故所求即为.

故选:B.

5.已知向量,,则“”是“或”的()条件.

A.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且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根据向量数量积分析可知等价于,结合充分、必要条件分析判断.

【解析】因为,可得,即,

可知等价于,

若或,可得,即,可知必要性成立;

若,即,无法得出或,

例如,满足,但且,可知充分性不成立;

综上所述,“”是“且”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A.

6.已知,,,,则()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最值分析周期性,结合三角函数最小正周期公式运算求解.

【解析】由题意可知:为的最小值点,为的最大值点,

则,即,

且,所以.

故选:B.

7.记水的质量为,并且d越大,水质量越好.若S不变,且,,则与的关系为()

A.

B.

C.若,则;若,则;

D若,则;若,则;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讨论与1的大小关系,结合指数函数单调性分析判断.

【解析】由题意可得,解得,

若,则,可得,即;

若,则,可得;

若,则,可得,即;

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已知以边长为4的正方形为底面的四棱锥,四条侧棱分别为4,4,,,则该四棱锥的高为()

A. B. C. D.

【答案】D

【分析】取点作辅助线,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平面平面,可知平面,利用等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

【解析】如图,底面为正方形,

当相邻的棱长相等时,不妨设,

分别取的中点,连接,

则,且,平面,

可知平面,且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过作的垂线,垂足为,即,

由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由题意可得:,则,即,

则,可得,

所以四棱锥的高为.

当相对的棱长相等时,不妨设,,

因为,此时不能形成三角形,与题意不符,这样情况不存在.

故选:D.

9.已知,是函数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下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基本不等式分析判断AB;举例判断CD即可.

【解析】由题意不妨设,因为函数是增函数,所以,即,

对于选项AB:可得,即,

根据函数是增函数,所以,故A正确,B错误;

对于选项C:例如,则,

可得,即,故C错误;

对于选项D:例如,则,

可得,即,故D错误,

故选:A.

10.若集合表示的图形中,两点间最大距离为d、面积为S,则()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以t为变量,分析可知所求集合表示图形即为平面区域,结合图形分析求解即可.

【解析】对任意给定,则,且,

可知,即,

再结合x的任意性,所以所求集合表示的图形即为平面区域,

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其中,

可知任意两点间距离最大值;

阴影部分面积.

故选:C.

【点睛】方法点睛:数形结合的重点是“以形助数”,在解题时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做到心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使用数形结合法的前提是题目中的条件有明确的几何意义,解题时要准确把握条件、结论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准确利用几何图形中的相关结论求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已知抛物线,则焦点坐标________.

【答案】

【分析】形如的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由此即可得解.

【解析】由题意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所以其焦点坐标为.

故答案为:.

12.已知,且α与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首先得出,结合三角函数单调性即可求解最值.

【解析】由题意,从而,

因为,所以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

当且仅当,即时,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

故答案为:.

13.已知双曲线,则过且和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初中高中试题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试题资料大全,欢迎下载使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