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40)-苏教版.docxVIP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40)-苏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40)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主题

本节课主要讲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除法算式卡片、除法计算器。

2.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提问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导入

1.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通过具体例子,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

活动一

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除法算式卡片。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计算出算式的答案。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活动二

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除法计算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计算出算式的答案。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板书设计

1.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通过具体例子,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步骤。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例如分糖果的游戏。教师可以带来一些糖果,告诉学生要平均分给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但是糖果的数量不够,需要大家计算每个人能分到多少糖果,以及会剩下多少糖果。这样的情境能够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新课导入

在新课导入部分,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1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来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者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学会计算方法。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二的设计可以是对活动一的延伸,让学生使用除法计算器来验证他们手动计算的结果。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计算步骤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科技工具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突破

1.可视化教学:使用教具或实物来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有余数是如何产生的。

2.逐步引导: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逐步展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

3.重复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并对常见错误进行纠正。

4.个别辅导:对于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5.同伴互助: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通过同伴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助中共同提高。

通过上述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策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突破

难点一:理解有余数的概念

在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理解有余数的概念是一个常见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物操作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物品(如扣子、塑料宝石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遇到无法完全平均分配的情况,这就产生了余数。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处理余数。

难点二:计算过程中的操作错误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操作错误,比如忘记减去余数或者错误地处理余数。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计算步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示范,清晰地展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练习,如“有余数大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难点三: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58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