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衣·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汉画石像【门吏】河南新野

汉画石像【执伞美人】河南郑州

中国以“衣冠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最

应引起重视却往往被忽略的是手工技艺。那些通过数千年“手工制物”

所积淀的精湛技艺才是我们的真正遗产。

在原始织机出现之前,中国先民最先用“緂麻索缕,手经指挂”

进行面料生产。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身上从右肩至左腋处斜

挎着一条精美的组带,其结构之复杂程度今人不可想象。从汉代起,

组带(绶)已成为一种制度,地位越高,组带越复杂华丽。在新疆尼

雅出土了一条组带,在25厘米宽度间约有960根线,精美至极。

栽桑、养蚕、纺丝、织造丝绸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中国丝绸

种类多,织造技术高超,图案花纹精美,中华服饰文明形成与发展都

是以此为基础的。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了丝织品。

蚕在古代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大富之虫,丝绸也是“以养生送死,以

事鬼神上帝”的神物。丝绸为中华文明赢得了永久的世界声誉。

丝绸的发展得益于先进的织机技术。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先民已

经使用提花装置进行纺织。周代统治者更是设立了主管纺织品的官职,

负责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种不仅丰富且图案

复杂。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衣领外侧的

纬花车马人物驰猎猛兽纹绦就是一例,在带宽不足7厘米的方寸间,

上下两行图案描绘了场面广阔、细节充分的古代田猎大场面。西汉时,

政府在陈留郡襄邑(今河南睢县)和齐郡临淄(今山东淄博)两地设

有规模庞大的专供宫廷的官营丝织作坊,此时出现了斜织机、多综多

蹑花织机、束综提花机、罗织机、立织机等。在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

中有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展现了纺织生产的生动情景。长

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麻布等

织品,其中的素纱单衣仅重49克。清代的京内织染局、江宁织造局、

苏州织造局、杭州织造局,将中国丝绸生产技术推向顶峰。各具特色

的宋锦、蜀锦、云锦、缂丝等无数名品,乃至纺织业被中外学者共识

为代表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项。依附于纺织材料的是刺绣技艺。至战

国时刺绣工艺日趋完善,湖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了很多有满地刺绣

的精美纺织品和服装。至汉代,艺术开始融入刺绣技艺。马王堆1号

西汉墓出土纹样以变体云纹为主,也有龙头、凤头与变体云纹连成一

体的云中龙、凤,还有变体植物纹、茱萸纹、几何方棋纹等。

除了纺织、刺绣技艺,更令人称道的是先民对于服装裁剪技术的

高超运用。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素纱绵袍的腰部和背部各有一处省道

结构。古人通过这两处“收省”,一方面使上衣形成15度“落肩”,

既方便运动,又更接近人体自然姿态;另一方面,在收缩腰部的同时,

相对扩大了胸围量。其非常合乎人体特征和运动规律的“设计”,比

起西方13~14世纪末期才开始使用省道技术领先了1500余年。河

北满城汉墓出土金缕玉衣的袖笼造型,与我们今天西装袖的造型极其

相似,由此可知汉代已有了高超的人体三维包装技术。

从机能性考虑,古人会在袍服的后部或两侧开衩,史称“缺胯

袍”,在保持服装外形端庄的同时仍不失实用功能。出于骑射需要,

元代先民还创造了在腰部横断,下裳施加褶裥的裙袍一体式服装“辫

线袍”。这种形制与游牧民族的马背生活和谐统一,上身紧凑使人在

骑马时手臂灵活自由,下身宽松则易于骑乘。元代以后,尽管明朝政

府曾下诏“衣冠如唐制”,试图恢复汉族服饰礼仪,但辫线袍不仅没

有被淘汰,反而对后世服装式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清代,辫线袍

演变成上衣下裳的袍裙式服装结构的清皇帝朝袍。它最初产生于实用

功能的需要,在被符号化定型之后,最终成为一种附加于服饰之上的

文化象征。

服装是一面镜子。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反映了自然对人

的塑造。中国属于季风性气候类型:冬天寒冷,服装密闭包裹;夏天

暑热闷湿,服装宽松轻薄;春秋温度适中,服装形态自由。正是一年

四季各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塑造了中国传统服装前开前合、多层着装

的服装形态和“交领右衽”、“直领对襟”的衣襟结构。前者两侧衣

襟作“又”字形重叠相掩,其衣襟的叠压方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以右为上”、“尊右卑左”的观念;后者衣襟为直线,竖垂于胸前。

这是季风性气候最适合的着装形式,通过服装的叠加与叠减,实现对

身体温度的调节。

服装可以反映文化,当以“深衣”为典型。据儒家典籍记载,古

人出于尊古和文化象征的需要,创制了上下分裁的一体式深衣,还从

文化、伦理的角度赋予了它公平(下摆

文档评论(0)

186****30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