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5-2021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docx

4005-2021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13.020CCSZ01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005-2020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planktonicalgaeinfreshwater

2021-03-04发布2021-04-04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4005-2021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监测原则 2

5试剂和材料 2

6仪器和设备 2

7监测步骤 3

8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

附录A(资料性)显微镜标尺校准方法 8

附录B(资料性)硅藻样品前处理方法 9

附录C(资料性)定量样品前处理方法 10

附录D(资料性)定量样品种类鉴定和计数 11

DB32/T4005-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继影、徐恒省、张咏、徐东炯、吕学研、牛志春、陈桥、蔡琨、沈伟、陈瑜、沈丽娟、景明、张翔。

DB32/T4005-2021

1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浮游藻类的监测原则、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监测步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类型中淡水浮游藻类(粒径>3μm)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SL733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DB32/T3202湖泊水生态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浮游藻类planktonicalgae

水中营浮游生活方式的藻类植物,易于在风和水流的作用下作被动运动,不包括细菌(蓝藻除外)和其他植物,淡水中常见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裸藻(Euglenophyta)、甲藻(Pyrrophyta)、金藻(Chrysophyta)、黄藻(Xanthophyta)和隐藻(Cryptophyta)等门类。

3.2

浮游藻类优势种dominantspeciesofplanktonicalgae

浮游藻类群落中在数量或生物量方面占有优势地位的种类,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种类。

3.3

浮游藻类密度planktonicalgaedensity

单位体积中某种类或全部浮游藻类的数量。本文件规定浮游藻类密度以细胞数表示,单位为cells/L。3.4

DB32/T4005-2021

2

浮游藻类生物量planktonicalgaebiomass

单位体积中某种类或全部浮游藻类的质量。本文件规定浮游藻类生物量以湿重表示,单位为mg/L。3.5

藻类水华algalbloom

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表观特征为悬浮在水中或水色明显变化。

4监测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监测断面(点位)及监测结果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监测区域淡水浮游藻类的整体状况。

4.2可操作性原则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需要综合考虑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立足于环境监测业务化及环境管理需求。

4.3持续性原则

考虑到生物群落演替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建议监测断面(点位)、方法、时间和频次等一经确定,应保持延续性,对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跟踪。

4.4保护性原则

监测以保护和恢复为最终目标,因此在监测过程中应避免对野生生物造成伤害,避免超出客观需要的采样。

4.5安全性原则

野外监测相关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5试剂和材料

5.1本文件所用试剂均

文档评论(0)

使者使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