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诫子书》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二、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题解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的意思是“告诫、劝诫”,“书”是指“书信”。

六、重点词句积累

一词多义

【学】

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以】

①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成】

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成为,变为

词类活用

【广】

非学无以广才形作动,增长

【多】

多不接世多:形作名,多数人

【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

古今异义古今

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修理地势险恶、险要\治理

淫慢则不能励精懈怠速度低

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为“将复及何”)

②判断句:夫学须静也

(“……也”表判断)

七、文本分析

1.文本主题

课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写给他的儿子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告诫儿子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在这封信中,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也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写作思路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文章开头作者即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接下来以双重否定的形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之后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最后,从反面论证,说明荒废学业,终将“枯落”。文章先立论,再阐述,由总到分,又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逻辑严密。

3.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①:“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修身养德需要保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庭都有家训、家规,都有持内心的宁静,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②:“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③:要做到“静”,就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5.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

6.写作特色

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中多用对偶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偶句的使用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也使要表达的主旨更加严密而深刻。

7.成语归纳

淡泊明志

解释: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宁静致远

解释: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八、拓展延伸——古代家训

1.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明洪应明《菜根谭》

2.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