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学大纲.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哲学思想、生理观、病理观、

诊断技术、防治原则、中药与方剂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本教材的

特点:明确对象,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内容生动形象,发挥视觉记忆作用,条理清晰恢复传

统合理框架,重视知识内容衔接,循序渐进帮助知识理解掌握,并且通过对常见病证的辨证

分析,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展示了中医学理、法、

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让医院校学生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中医学的渊源、历史成绩,熟悉中医

学的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中西医结合成就,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

理解,提高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为今后从事医学事业打下基础。重在了解,要求学生熟

悉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病治疗方法,了解中药的作用及组方原则和常见病的中医治

疗,将学生引入中医学的门槛。通过学习传统的中医学,又加深了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

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

和技术,并为进一步学习中医学奠定基础。结合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成就作一些启发式讲授,

适当作两种理论的对照讲解,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中医药学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深刻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

今天,它仍然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它也是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重要科目。中医学

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基本理论、

基本诊法和常用方药,为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从中医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掌握阴阳的相互关系和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

应用。

(3)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点,重点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和病理特点。

(4)了解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十二经脉的命名,掌握经络循行规律和经络的生理功能

与作用。

(5)了解病因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和六淫各自的特点和致病特点;

掌握内伤致病因素的临床特点;了解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的病机概念。

(6)了解辨证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辨证方法。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

证、阴证与阳证的区别要点。

(7)了解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掌握脏腑病证的分类及其临床辨证要点,了解各脏腑证

候的诊法及代表方剂。

(8)掌握中药的性能,其中重点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概念及临床应用;了解中

药的用法和40-50味中药的归类及功用。

(9)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和下列方剂的组成及临床应用:麻黄汤、银翘散、五味消毒饮、

四逆散、大承气汤、二陈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

2、基本技能

(1)掌握中医四诊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舌象与主病和病脉与主病。

(2)结合病例讨论,掌握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表、里、寒、热、

虚、实、阴、阳各证的鉴别方法。

(3)了解中医针刺、艾灸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掌握四肢最常用穴位的

定位及功能主治。

三、课程学时分配

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见习学时备注

绪论22

阴阳五行44

脏腑生理88

病因病机22

中药、方剂44

四诊4

文档评论(0)

152****69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