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期末总结(7篇).pdf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思维课程期末总结(7篇)

创新思维课程期末总结(通用7篇)

创新思维课程期末总结篇1

在本次课程中,我感受颇多,惊异于老师的温和鼓励,同学

们的积极热情,问题的奇妙解法,这些无一不让我觉得,选了这

个课程是我大学里一个正确的决定。还有老师上课时对创新思维

的剖析,对理论的掌握,会让我今后在遇到问题想找到解决方法

时,有更多的思考。我会把老师讲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大学生。教育

应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

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

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

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

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因此,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

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学

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形式在物理思维中占举足轻重

的地位。下面就对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谈一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

第1页共27页

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成功的乐趣”。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

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

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

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创新思

维的关键,首先在于是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问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求知的大门。

问号更像种子,在未知的原野上开出一朵又一朵创造之花。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开始时,教师将一块黑板擦轻轻用手

在讲台上推动,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会运动”学生答:“因

为它受到力的作用”;马上停止推动,黑板擦静止下来,又问学

生:“黑板擦为什么停止了运动”学生答:“因为它没有受到推

力的作用;”再问:“空中飞行的子弹是否受到推力的作用它为

什么能继续飞行呢”……这样通过步步设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

维,激起学生知慧的火花。

又如讲“重力”这一节时,提问一: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

是什么提问二:手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受到

向前的推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三:

竖直向上抛出的一小球,速度越来越小,这主要是受到空气的阻

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一是复习以前的力学知识,提问二

第2页共27页

是制造悬念。引导学生注意常犯错误:“受到向前的推力”,为

以后的物体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理解打下基础;提问三启发

学生直觉思维。通过设疑引入课题,创设情景,制造悬念,启发

学生创造思维。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来说,真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号

的情景中,层层迭进,波澜起伏,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迸

发出创造的火花。

2、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的理论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对

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们已有的

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刚学物理的学生,

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

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含了理解和误解。这时就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该知识有关的实验和教学教案,引导学生进

行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透过种种非本质的表象,看清实质性

的问题。如关于浮力的问题,学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

到浮力,但常常认为木块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块受到浮力大,而铁

块沉入水中是由于没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

概念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许多困难。但如果我们在教

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怪的问题上的似是而

第3页共27页

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画面。比如,针对上

述学生对物体浮沉的错误认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测出漂浮在水

面的木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铁块的浮力大小。这一情景与

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

文档评论(0)

189****3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