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doc

3上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上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也是个难点。

《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它以枫林为主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在本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去做的: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所以课一开始,我就带着学生听范读,带着节奏读,然后理解诗的过程中边读边想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身临其境的感受。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全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在学生已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地鉴赏和感悟呢?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来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让自己也置身于那迷人的枫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描述给大家听。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了课文,其内心的体验也得以深化。那么,作品所体现的对美好的、向上的新生事物的赞美之情学生的内心也必定有所体验。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他们的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

当然,我的教学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1.古诗的每句话里都有十分重要的词语,只有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意,进而感悟情感。在教学每句诗时,应该更加扎实地让学生知道词语的意思,让他们说说,进而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据诗的意思,而不是蜻蜓点水式地想当然以为孩子们会知道,其实,真正不需要老师点拨学得好的学生是非常少的,老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

2.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清楚明了,因为语文本身是个包罗万象的科目,教师不要以主观的臆想或感觉来告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多读课文,先考虑教什么,再考虑怎么教,这才是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3上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3.教学时应该有贯穿全课的主问题,这首诗应该紧紧抓住“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来教学,找出景物,理解关键词,初步感知诗意,配合图片创设情境悟出诗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味道。

3上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