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速度的测量(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1.4 速度的测量(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节速度的测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了解用位置传感器测量速度的方法。

【学习重点】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用位置传感器测量速度的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27页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并完成以下内容:

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和,读数时,一定要有一位值。

2.使用停表:第一次按动“按钮”——,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3.停表的读数:示数=小表盘示数()+大表盘示数()。若小表盘分针不过半,按照s读数;若小表盘分针过半,按照s读数。

4.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测量的物理量是和;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和。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想一想】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仪器?

1.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_______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挡板等。

(4)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你能说出各个器材的作用吗?进行讨论,并完成填空。

(5)实验器材的作用

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动力,能够。

②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通过的。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要“会放”、“会读”、“会记”。

③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会读停表的示数:示数=小表盘示数(min)+大表盘示数(s),根据小表盘分针是否过半加30s。

④金属片的作用: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

(6)实验注意事项:

想一想,搭建斜面时,斜面的坡度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为什么?

①搭建斜面时,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车可能达不到;斜面的坡度太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大,所用短,导致测量难度大、实验误差大。

②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程度不能变。

③测量小车下滑路程时,起点从车头算起,终点也应该是。

2.实验步骤

(1)如图,将长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很小的斜面;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1,把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7)实验记录表格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cm·s-1)

s1=

t1=

v1=

s2=

t2=

v2=

【想一想】怎样得到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方法是:根据前面的两次实验,可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s3=;计算出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根据公式v3=eq\f(s3,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3.学生分组实验

(1)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一位同学操作小车,一位同学操作停表,一位同学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

(2)在正式实验前,鼓励学生先练习用停表计时,方法是: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倒计时:“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同学同时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3)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4.分析论证

展示实验数据(可将几组学生计算好的实验表格投影展示出来)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cm·s-1)

s1=70

t1=2.5

v1=28

s2=35

t2=1.6

v2=22

(1)计算全程、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v=EQ\F(s1,t1)=cm/s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EQ\F(s2,t2)=cm/s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