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发行业务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123.pdfVIP

对农发行业务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123.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农发行业务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本文从农发行的改革源流与难点入手,分析农发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

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银行体制改革公司治理

一、近年来的农发行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要求

1.农发行改革的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认识到政府为基础项目提供资金的重要性,

纷纷建立政策性国有金融机构,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向政府优先发展的部门或投资

项目提供贷款,但80、90年代以后,特别是对拉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政策检讨,

使得政策性银行实践中的许多严重问题集中暴露。各国政策性银行因此纷纷走

上改革转型之路,成为开发性银行甚至改造成为商业银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

转变成为整体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性银行,政府不再提供直接信贷,业务完全受市

场条件约束;二是暂时继续维持传统政策性银行定位,在规范、限定业务范围的

同时酝酿实施市场化改革;三是转型为主体业务市场化运作、政府指令性业务专

项管理的综合类开发性银行。国外政策性银改革转型经验中比较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强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实现股权多元化,

按商业银行标准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等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和

控制机制,增加透明度,推进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强调充实资本金以缓冲银

行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依靠资本充足率和国家背景,提升其市场信用等级,

降低筹资成本。

2.农发行改革的国内背景

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从其实践看,资金依赖政府提供,资金流向受政府政

策导向指引,形成的风险和损失由国家财政负担,成为财政职能在预算外的延伸

渠道;由于缺少市场化约束,风险敞口较大,容易违约形成巨额不良资产,其中相

当大部分只能挂账、透支,形成沉重的财政负担。1998年4月,为配合粮食流通

体制改革,农发行按照国务院决定将农业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以及粮棉企业

加工和附营业务贷款划转农业银行,专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

供应和封闭运行管理。2004年5月,粮食流通体制开始向全面市场化过渡,国有

粮食购销企业逐渐丧失垄断地位,各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粮食经营及用粮企业都

可以直接入市收购,商业银行也开始向其提供收购资金,农发行独家供应收购资

金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业务空间与规模日益萎缩,甚至有些基层机构出现没有新

增贷款的现象。同时,由于信贷监管不力、案件频发、高负债率、高不良率、业

务单一、前景不明,农发行被外界视做“问题银行”,内部职工情绪不稳。

3.农发行近年来的改革进展情况

以2004年国务院57次常务会议召开为标志,农发行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展开,

业务范围由原来的以粮食流通为主,正逐步向生产、加工和转化等整个粮食产业

链条延伸,逐步形成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

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给

农发行带来了业务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但是,与商业性业务快速增长

相伴的,是其巨大的潜在风险。在这种不断市场化的环境中,由于运行机制没有

大的改变、政策与市场之间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分界、政府向银行的透支渠

道仍旧通畅,容易产生多重动机,诱发基层业务的盲目扩张,形成新的风险敞口与

隐患。这一点突出反映在近年来农发行商业性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上。这些

项目贷款虽然有政府信用担保并全额贴息,但多是非经营性项目,建设周期长,投

资规模大,宏观调控等政策性风险和市场性风险因素较多;其二,其承贷主体多是

由县级以上政府组建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或政府控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多由政

府行政部门委派,企业自主权不够,行政干涉明显,政府换届、人事调动等干扰因

素较多;其三是资金来源复杂多样,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不透明,诚信意识

淡薄,项目评估与管理难度较大。而与此相应的是,农发行长期从事收购贷款封

闭运行监管,信贷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合理性、适应性不够,对商业性项目信贷

管理流程缺乏了解,队伍素质不平衡,专业人才缺乏,内部激励机制不足,使得农

发行业务拓展程度与风险管理水平并不相称,存在较大的中长期信贷风险。

无论是从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转型经验,还是从农发行2004年改革前后

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公司治理结构都是农发行改革的关键所在。目前农发行已经

提出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将严格区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实行两类业务分

类管理、分账核算、分别考核;对商业性业务设立指导性账户,实行市场化管理,

资本金规

文档评论(0)

g68660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