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pdfVIP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于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进一步重

视,我国2011年的音乐新课程改革又把“以审美为核心”列为音

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在

现代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国音乐的

审美教育功能是怎样步履艰难的走到今天,并出现在官方的正式文

件中,我们只能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求根据,得到我们需要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音乐审美;教育;启示

我国2011年颁布并试行的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标准把“以审美为

核心”明确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首,自此,音乐所具有的审美

意义、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产生作

用的结果。“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确立,外因是现代社会对于美

育的重视及对于音乐教育美育功能充分利用的人类社会环境;内因

就是本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所以,我国音

乐课程标准“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确定与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

化基础必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

方,音乐才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一些无法

用言语表达的事情,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

由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审美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它总是引导人

们对于美进行感受、鉴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美的活动,并且

凭借形象思维的方法,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音乐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动其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的

共鸣,使之在愉悦中受到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让人们拥有欣赏音乐

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使人们善于发现、感受、把握世界和

人自身的美,还能够使人们通过“美”体察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创造自身和社会的美。

普通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最终确立,根本原因还

是要从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在我国音乐教育历史进程的发展与衍变

中寻找。从我国自身的音乐教育发展来看,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很

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大教育家孔子通常以美育作为德育、智育的一

种教育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使真、善、美在培养人的活动中达到

和谐统一。他主张教育学生,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使

他们的身心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对此,有学者作出这样的解

释:“‘兴’,起也。诗言浅而易感,足以兴起人心,故曰:‘兴于诗’。

礼以恭敬辞让为本,所以立身,故曰:‘立于礼’。乐所以调和情感,

足以成性,故曰:‘成于乐’。”[1]

中国音乐审美教育功能作为音乐教育功能最本质的一个方面,

它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有时

被占统治地位的领导阶层重视,有时被打入冷宫,但却得到古往今

来众多音乐教育家、音乐思想家所共识,并对其进行研究、论述。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进一步重视,我国2011年

的音乐新课程改革又把“以审美为核心”列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之一,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在现代社会有了更为

深刻的认识,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国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怎样步履艰难的走到今天,并出现

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我们只能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求根据。中国的

音乐教育历史源远流长,由于其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所以音

乐教育也自然而然地与“礼”紧密相联,于是在周朝末年和春秋时

期,中国就出现了礼乐思想,将“乐”与“礼”,即音乐与政治联

系起来,也就有了“礼乐”一词。孔子在区别美与善的同时,在实

质上却是重善轻美,一再强调礼乐思想,认为“《韶》”乐既美又善,

“《武》”乐美而未善。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宰思想的儒家思想,其

强调的礼乐思想,实质上就是将音乐置于礼的制约之下,成为封建

社会“礼”的附庸品。所以,儒家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特别是音

乐的教化作用,始终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重视音乐对于

人民的潜移默化作用。儒家的“礼乐”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音乐

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音乐这门艺术形式自身的审美意

义上来说,儒家的“礼乐”思想却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上遗留了较深

的负面影响。儒家乐教重教化、轻审美,没有真正将音乐作为一门

艺术,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更

谈不上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完整的人格塑造为目的。它是以培养为

封建社会等级制服务的社会成员为目的,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为根

本,使“乐”仅仅成为礼教的一种手段,一个工具。

另外,作为

文档评论(0)

138****01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