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渗透模式研究的背景:..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课堂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丹阳市正则小学赵辛辰

“德智相融”的课堂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工程,能不断提升我校家常课

管理的品位,能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德智相融”就是在课堂中养德、启智,

使学科教学不仅教书,也能育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课堂活力,促使学

生合理发展。养德就是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和

性格差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进取精神、道德修养,形成自信、自立、

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启智就是在落实过程,领悟方法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学科知

识与技能,不断开发其学习潜能。“德智相融”,就是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

积极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在课堂中“内外兼修”,使得自身的思想认识与学习行为有

机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一、明晰“德智相融”课堂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审视,抓住课堂文化建设的突破点。

课堂文化建设必须与素质教育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相结合,应能

以解决当下的核心问题为价值取向。

1.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提到德育,人们就想到德育处和班主任,以为这是他们的事,与任课老师无关。

在管理中也会经常听到任课教师向班主任抱怨某班课堂表现不理想,教书不育人的

现象还很严重。我们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

2.学校处处都是德育现场。

德育无处不在,德育无时不在。目前学校日常教学与学生德育两层皮,为德育

而德育的现象还很严重。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课堂,其德育的地位不可忽视。

3.课堂时时需要德性养成。

知识、能力这种单维度目标达成的课堂操作还很有市场,学科分数让我们的教

师常常有意无意地短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学习态度、意志品质、价值取

向与性格特点。通过德育渗透,用德育为课堂保驾护航,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

学科学习,使课堂更加地真实、规范、文明、高质。

(二)回顾,寻找课堂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课堂文化建设不是从零开始,不是心血来潮,应该是继承后的创造,坚持后的

再生,积淀后的出新。

1.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程已进行多年。坚持关注家常课,从落实规范到追求有

效,从追求有效到形成品位,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2006年,我们就以上好家常

课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学改革实效,坚持“关注家常课,让课堂成为师生精彩人生

的一部分。”2007年镇江市“校本教研”现场会2009,年镇江市“减负、增效”现场会都

推广了我校“上好家常课”的经验“家。常课”管理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和“,规范、有效、

德智相融”的三个阶段。关注课堂,研究课堂,胜任课堂,已成为所有正则人的选择;

活在课堂,赢在课堂,乐在课堂,已成为所有正则人的追求。

2.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以校训“正则”为文化内核,以实践“吕凤

子教育思想”为根本的学校校园文化体系初步形成“彰显礼:教”的环境文化,“规范精

细”的管理文化,“德智相融”的课堂文化,“团结奋进”的团队文化,“宁静致远”的教师文

化,“合理发展”的学生文化,“生趣充塞”的活动文化,“和谐共生”的班级文化。八大支

柱,齐头并进,合理布局,使得“德育为先”文化育人”的思想深入人心,也使得文化“

传承,文化引领的意识更加明显。

(三)思索,把握课堂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文化建设应该占据至高的理念平台,应该紧贴现代教育发展的脉博,应该有自

己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判断。

1.应与“吕凤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研究相结合。课堂是“人”的课堂,是一个“人”

引导一群“人”享受学习的课堂。我校创始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也提出,

教师要成为“美的表现者”,用自己的言行去表现美,让学生在真善美中成长;吕凤子

又说,小学教育就是把儿童当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让儿童成为儿童,珍视那

份童心,呵护那份童真,展现那份童趣,维持那份童年的快乐!所以,我们正则的

理想课堂应该是由一位美的使者,引导一群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快乐学习的课堂,

应该是洋溢着“真善美”的课堂,是德智相融的课堂。

2.应与“文化德育”学校特色的打造与研究相结合。文化德育旨在育分利用本校的

文化底蕴和一切有效资源,借助学校文化的独特德育功能,对师生进行一种积极主

动地影响。德育不仅需要生成,更需要生长。德育不是贴

文档评论(0)

152****5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