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学生“伪估算”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docx

小学中段学生“伪估算”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中段学生“伪估算”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虽然新教材中估算内容有很大的变动和调整,但是学生“伪估算”的现象仍处处可见。本文分析了“伪估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整体把握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来唤醒学生的估算意识;设计典型和对比性情境,培养学生形成估算的策略,从而发展估算能力。

【关键词】伪估算估算意识估算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数感。修订后的新教材也增加了估算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估算教学的主要载体,由主要结合四则运算教学估算,改为结合运用计算解决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估算教学存在以下现状:教材重视,教师为难,学生困惑,导致学生“伪估算”的现象处处可见。

一、列举:小学中段数学“伪估算”现象之举例

长期以来,在学生的惯性思维中,错误的认为精算比估算可靠。为了追求答案的准确,浅薄的丢弃估算,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精算代替估算。同时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即能够可以借助估算快速解决问题,但学生却不用估算。殊不知,估算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记住估算的方法,也是通过教学估算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慢慢地去理解估算的含义。

(一)估算,四舍五入后的运算?

学生只出现了“221+239≈220+240=460”这种估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四舍五入,221估成220,239估成240,所以约等于460.

师:你们同意吗?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没有人举手)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把221估成220,239估成230……

生:不行,239应该更接近240,不能估成230.

学生受纯数字估算的负迁移,认为估算就是四舍五入后的计算,缺乏具体情境的分析。

(二)估算,教师要求后的运算?

师: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结果大部分用精算)

师:你为什么选择精确计算而不是估算呢?

生1:因为我一下子就可以算出答案。

生2:估算太麻烦。

在遇到精算和估算都可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要求用估算,学生更喜欢用精算解决问题。

以上“伪估算”的现象在小学阶段的估算教学中反复出现,当然这里只罗列了两种,其实类似于上述“伪估算”的还不止这些,当学生出现这些“伪估算”时,教师显得束手无策,反复练习收效甚微,尤其是学生“不喜欢估算”的现象毫无转变。因此,我们针对学生的估算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寻找“伪估算现象”的症结所在。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改变“伪估算”,而是真正喜欢估算和会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分析:小学中段数学“伪估算”现象之归因

(一)因固化解题习惯而影响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家长都对孩子有严格的精确计算要求,这使得孩子精算的能力和主观意识比较强,一看到算式221+239就能马上说出准确答案,觉得估算是没有必要的。此外,学生已经习惯于精确计算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而估算答案却是不唯一,冲击了学生原本的计算习惯,也让学生心里感觉不踏实。

(二)因生活运用缺失而产生

估算,往往在现实中才能感受其作用和意义,然而小学阶段又有多少孩子参与过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处理?虽然也有部分小朋友有过购物的经历,但涉及估算的微乎其微。

没有实际的体验,学生就无法感受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对估算的排斥也在所难免。

三、探寻:小学中段数学“伪估算”去除之对策

根据上述的原因分析,教师要想突破估算的教学瓶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理清估算与估算之间、估算与精算之间以及估算与其它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通过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设计对比性题组,激发学生估算策略的形成,以及策略的选择和优化,最终达成估算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理清知识脉络,培养估算意识

1.把估算内容“分一分”,突出估算之“别”

估算教学贯穿在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材中,内容编排模式呈现“螺旋上升”,通过研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我们发现估算重点放在整数估算上,着重教学的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估算。文本的整理、教材编写意图的解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北师大版各册、各课时估算内容的教学侧重点,把握课时目标。

2.与精算内容“合一合”,体会估算之“妙”

估算可以与笔算互相支撑,相互验证,学生在计算之前,可利用估算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大概范围,或在计算之后,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以此来检验笔算结果的正确性。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

算式:28×19=

师: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1:600左右,28≈30,19≈20,28×19≈600.

师:同意吗?那结果究竟是多少呢?请你精确计算。

请学生板演:

生1:生2:生3:

师:你觉得哪一种不正确,能不能用估算的方法来说明?

生1:刚才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