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模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pdfVIP

银行模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行模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警惕模型的“摇身一变”

(一)模型应用的“一日千里”

近十年,模型在银行业的应用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银

行的模型已经由Basel模型在资本计量的应用、IFRS9模

型在拨备计提的应用,发展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模型及

其在数据分析、信贷审批、决策推断、客户管理等多领域

的应用。并且,随着高级分析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

展和广泛接受,模型的应用将会推广至更多的业务领域,

例如国内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探索,这个领域开发的

模型数量之多、应用之广泛、算法之复杂,令世界刮目相

看。这些模型在提升银行业务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同

时,也加剧了模型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对模型风险管理提

出了严峻挑战。

(二)模型风险管理的“一夜成名”

国际上,美联储发布了《模型风险管理监督指南

(SR11-7)》,并与《年度全面资本分析和审查(CCAR)》

等严格的监管措施相结合,为美国银行建立了模型风险管

理的规范,这个规范后续由美国推广到了欧洲,又推广到

了亚洲,并逐步发展成为了行业标准。

在国内,除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FRS9和一些特定

领域法规外,模型风险管理并没有专门的规范。直到2020

年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

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国内银行监管制度文件中首次

涉及对模型管理的要求,办法中的第三章第三十七至四十

二条,分别对风险模型管理流程、风险模型开发测试、风

险模型评审、风险模型监测、风险模型退出、模型记录等

提出了要求。虽然这只是一个针对互联网贷款的模型风险

管理的要求,但足以使得“模型风险管理MRM”一夜之间

成为了各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三)警惕模型的“摇身一变”

随着近几年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发展,银行的信用卡

部门、零售业务部门、投资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甚至

信息科技部门,都基于其自身的部门职责开展了数据挖掘

和模型开发工作,并将模型应用在客户营销、风险管理、

智能投顾、智能决策、收益评估等多个领域。

在模型应用一日千里的同时,模型风险管理并没有跟

上模型应用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模型管理没有集中化,模型资产分散,银行缺乏对全行

模型状态的掌握;

➤模型开发、验证流程管理不规范,模型应用监控体系不

完善;

➤模型的数据及特征管理缺乏统一性,数据缺少有效整合

无法发挥效能,特征无法形成有效共享和复用,数据与模型

的交互缺少顶层设计;

➤模型部署敏捷性不足,无法有效应对市场及流量的变

化。

这些不足使得原本用来提高决策效率和控制风险的模

型,可能会“摇身一变”,变为风险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二、模型与模型风险

(一)模型的定义与范围

按照美联储《模型风险管理监督指南(SR11-7)》的

定义,模型是“应用统计、经济、金融或数学理论、技术

和假设将输入数据处理为定量估计的量化方法、系统或途

径”。

美联储对模型定义的范围很大,几乎涵盖了银行的各

种“模型”或“策略”,从而引发了各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关

于如何区分模型和策略的激烈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如

果完全根据美联储的定义,一些银行的“策略”将会被界定

为“模型”,从而纳入严格的模型监管框架内,成为一个沉

重的监管负担,所以要区分模型和策略。“模型VS策略”

的争论毫无意义,其本质应该是风险等级划分的问题,为

此提出两个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模型与策略在输入输出、构建方法、

使用方法等方面有着难以区分的相似性,刻意去区分模型

与策略毫无实际意义,所以,第一个建议:银行应该本着

审慎的风险管理原则,凡是经过“数据、特征、算法”并

应用的“策略”和“模型”,都按照模型风险的管理框架

来进行管理。这一点与目前北美银行的模型风险管理的发

展方向相似,他们正在扩展模型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了

很多“类模型”和“类模型风险”的事物,例如行为风险和创

新风险等。

但是考虑到银行“策略”和“模型”数量的迅速增加和监

管的逐步趋严,模型风险管理将消耗银行大量的人力及IT

资源,所以,第二个建议:应该先将模型风险分级,将银

行的有限资源优先投入到高风险模型中,对于较低的模型

风险仅需保证合规的底线即可。

(二)模型风险的定义

文档评论(0)

178****53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