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版图的奠定+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11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版图的奠定+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和版图的奠定;;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明朝对外交往和内陆边疆

1.对外交往

(1)郑和下西洋;(2)沿海形势;2.内陆边疆;知识点二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11课】

1.明朝

(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________。

(2)边疆管理;2.清朝

(1)管理机构:设立________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民族管理;知识点三清朝疆域的奠定

1.版图的开拓和巩固;2.边疆统治的特点;3.版图与区划

(1)清朝中期的疆域

(2)地方制度: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________、________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1.学习情境——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思考:《明史》记载,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可见明朝朝贡贸易坚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2.概念辨析——“海禁”与“闭关锁国”的不同

(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

(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3.生活情境——明朝与蒙古的互市

《明史》:“九边(明朝中央政府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明朝与蒙古的互市开设后,起了哪些重要的作用。;4.图示解史——明朝的内陆边疆;5.学习情境——清朝前中期的边疆治理

清朝前中期,根据边疆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置了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6.概念阐释——盟旗制度

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

思考:盟旗制度的实施有何作用?;7.社会情境——“金瓶掣签”

思考:观察教材图片“乾隆帝颁发

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说明了什么问题?

;8.生活情境——清代民族政策

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思考: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9.吃透教材——改土归流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思考:为什么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素养提升;探究点拓疆守域——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对外关系

01史料实证——明朝的海禁与开禁

史料一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史料二隆庆年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开禁的影响。;【通法悟道】;【史论形成】明朝的海禁与弛禁

明朝海外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官方海外开放时期—转折时期—对民间社会开放时期。

(1)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明代所谓的海禁在大部分时期都是针对日本的带有经济制裁性质、经济封锁性质的贸易禁运、军事禁运。

(2)在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的弊端暴露后,明中叶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转向对民间社会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移,即将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

(3)从政策作用来说,明初的海外开放政策以及明后期的海外开放,造就了郑和等海上英雄人物,并引发明中叶社会内部的深刻变迁,显示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中国直到明末海上力量并不落后于西方的最好证明。;02分析论证——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

史料一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