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路径研究 论文.docx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路径研究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路径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愈发紧密。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在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的德育工作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基础理论出发,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融合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出现的问题,探索信息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德育工作

小学阶段作为人生教育阶段的起点,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的信息资源、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促进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同时也给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创新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

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工作相关理论

理论研究是科学工作的基础,为了科学地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创新应用路径的探索,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特征、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方法以及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展开研究。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特征

1.“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其内涵丰富,结合其应用领域与解决问题的不同,其表述也各不相同。本文所指“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信息技术教育”,其内涵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来解读。

广义的“信息技术”从哲学的视角解释信息技术对人类的作用,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方法、工具与技能的统称。

狭义的“信息技术”则从技术层面的高科技特征为视角,阐释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的总和。

2.“信息技术”的特征

“信息技术”的特征应从“信息性”与“技术性”两个向度进行说明:

“信息性”向度。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核心表现为对信息的收集与高

效的处理。信息的应用程度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

“技术性”向度。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提供的方法与资源的科技性、先进性、快捷性、高效性的技术性特征[1]。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

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即德育目标)是指受教育者(小学生)经过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应达到的总体目标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德育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德育目标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从而对德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与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可以表述为:

①道德观念目标

德育作为人的基本素质,成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培养目标的基础。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德与文明行为的认同,并内化个人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文明行为的社会公民。

②法治观念目标

法治观念具体表现为守法与用法两个层面[2]。通过小学德育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诸如《宪法》、《未成年保护法》等,培养学生形成遵守法律规范,学会使用法律正确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观念意识。

③思想观念目标

思想是行为的指引,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培养目标,唯物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观念成为学生思想观念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

④心理素养目标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去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生动且趣味性具佳的信息技术资源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了小学德

育教育活动的实施,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道德品质,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度的融合,给予其发展带来机遇。

德育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以其共享性、开放性的优势特征,提升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工

作效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征,使小学德育工作实现了德育资源的共享,缩减了小学德育工作因地域、学校等因素而产生的差距,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到了同等的教育。同时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特征,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与信息量,教师在课堂上的信息优势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正在缩减,学生与教师的信息差距越来越短,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自由、平等式教学方式的推进,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德育教育资源的丰富

传统教育模式下,德育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图书馆及文献资源室,

其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是图书、音频数据以及视频数据,且数量也非常有限,限制了小学德育工作者的资源获取。以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互联网的海量资源跨越了学校德育资源的地域性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共享互联网上全世界范围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学校校本资源的创建规模与创建效率。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现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由于教师与学生在信息量的不对等,学生的信息量获

取量有限、教师教学模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