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 (3).docxVIP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 (3).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提示,指名背诵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共5句话,可以分成几部分?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讲述故事内容;第二部分(第五句)对事情发表议论。

二、讲述故事,合理想象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让学生找出写楚人是怎样夸耀自己的盾和矛的句子,再读一读。

(1)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板书:物莫能陷、无不陷也。

(2)引导学生看看插图,想象那个人当时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话,读出洋洋得意、自吹自擂的语气。

3.启发学生试着揣摩人物的心理,说一说那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4.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如果让别人知道我的盾和矛是世界上最好的,就能吸引别人来买,说不定就能卖个好价钱。那么,怎么样让别人知道呢?如果所有的矛都不能戳穿我的盾,就说明我的盾坚不可摧;而我的矛又能戳穿所有的盾,不就说明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锐的矛吗?

5.小结:原来那个人是想让大家知道他的盾坚不可摧,他的矛锋利无比。

板书:利、坚。

6.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听到那个人极其夸张的语言,看到那个人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样子,如果你是围观者,你会怎么想?

预设:这个人可真会吹牛,锐不可当的矛、坚不可摧的盾怎么可能同时存在呢?我来问问他,看他如何自圆其说。

7.指导学生朗读句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读出反问的语气。

8.让学生说一说:面对围观者的质疑,此刻那个人会有怎样的表现?你会用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的他?

预设: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若木鸡、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9.引导学生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试着把故事说得更具体、更生动。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所面对的情景,推测、想象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了解其思维过程,然后让学生将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在完整讲述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为故事增加一些生动的情节,能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比如,可以根据课文插图,想象卖者和围观者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思维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揭示道理,明确中心

1.提问:那个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预设:因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板书:不可同世而立。

2.引导学生思考:不可同世而立的是哪两种事物?为什么不能同世而立?

教师点拨:不可同世而立的是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因为这种说法太绝对了,夸大了矛和盾的功能,言过其实,所说内容前后互相抵触。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组织学生交流: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预设: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5.启发学生自由交流:你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的自相矛盾的事?

四、借助提示,背诵课文

1.教师课件出示:

楚人有_______,誉之曰:“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或曰:“_______?”其人_______。夫不可_______,不可_______。

2.学生根据提示练习背诵课文。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这节课我们根据人物面对的情景,推测、想象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懂得了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把《自相矛盾》的故事说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