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标准.docx

城镇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标准.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4

1总则

1.0.1为规范城镇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分级技术,提高城镇道路塌陷风险管控和预警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城镇道路区间和单个病害体的塌陷风险评估与分级。

1.0.3城镇道路塌陷风险评估与分级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道路塌陷风险collapserisk

由于道路下方存在地下病害体,致使路面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塌陷的风险。

2.1.2地下病害体undergrounddisasters

存在于地面以下的空洞、脱空、疏松体、富水体等威胁城市安全的不良地质体。

2.1.3评估单元evaluationunit

道路塌陷风险评估和分级的基本监测和管理单元,是基于城镇道路现状,根据道路塌陷风险评估需要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区域。

2.1.4道路塌陷风险等级Risklevelofroadcollapse

根据道路深度风险系数、覆跨风险系数、病害密度风险系数、潜在危险系数、时间风险系数、环境风险系数和路基变化系数等因素综合确定的风险级别。

2.1.5道路塌陷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ofroadcollapse

根据道路塌陷风险等级,对道路塌陷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2.2符号

A

——病害体平面面积;

a

——病害体垂直道路方向宽度;

B

——道路区间路基变化速率;

b

——病害体沿道路方向长度;

C

——病害体处置风险系数;

d

——病害体净深度;

d

——道路区间病害体净深度最大值;

Lmax

——病害体水平最大长度;

k

——病害体覆跨比;

k

——道路区间最小病害体覆跨比;

M

——道路区间病害体密度;

n

——道路区间病害体数量;

P

——规定检测周期;

Q

——路面极限承载力;

R

——道路区间塌陷风险系数;

R

——道路区间路基变化影响系数;

R

——道路区间病害体成因风险系数;

RD

——道路区间病害体深度风险系数;

R

——道路区间环境风险系数;

RK

——道路区间病害体覆跨风险系数;

R

——道路区间形变风险系数;

R

——时间风险系数;

RX

——道路区间潜在危险系数;

r

——地下病害体塌陷风险系数;

r

——病害体成因风险系数;

r

——病害体深度风险系数;

r

——病害体覆跨风险系数;

r

——病害体潜在危险系数;

S

——道路区间总面积;

S

——道路区间非病害体区域路基变化面积;

T0

——时间常数;

t0

——距新修或上次修复后时间长度;

X

——道路区间病害体潜在危险累加值;

x

——地下病害体潜在危险值;

W1

——道路区间病害体深度风险权重;

W2

——道路区间病害体覆跨风险权重;

W3

——道路区间病害体潜在危险权重;

W4

——道路区间病害体成因风险权重;

w

——病害体深度风险权重;

w

——病害体覆跨风险权重;

w

——病害体潜在危险权重;

w

——病害体成因风险权重。

PAGE15

PAGE15

3基本规定

3.0.1地下病害体和指定道路区间都应进行塌陷风险评估与分级。

3.0.2进行塌陷风险评估与分级前,应全面调查地下病害体的空间属性和形成原因。

3.0.3对于空洞和脱空宜评估其上方路面承载力,并宜把地表形变纳入道路区间塌陷风险评估模型。

3.0.4应定期优化影响塌陷的因素和权重,使道路塌陷风险评估模型保持成长性。

3.0.5应建立信息化系统,动态监测地下病害体和道路区间塌陷风险。

4成因调查

4.0.1对于检测或巡查发现的地下病害体,应调查其形成原因,为后续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0.2地下病害体形成原因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管线破损

2人防坍塌

3地铁施工

4顶管施工

5深基坑降水

6井壁破损

7地表水下渗

8地下水作用

9施工回填不密实

10土体自然沉降

4.0.3地下病害体进行修复前,应先消除其形成原因。

4.0.4应根据地下病害体空间几何特征,按表4.0.4进行分类。

表4.0.4地下病害体按空间几何特征分类

病害体类型

特征

空洞

位于地基土中

一般由于外力形成,其上下界面一般均不平整

对上部土体或路面结构具有失稳风险

净深一般大于或等于0.5m

脱空

位于道路结构层与土基之间

一般由于土体自然压实沉降形成

净深一般小于0.5m

疏松体

土体结构不均匀、松散、低密实度、低强度、高压缩性

强度随疏松体的松散程度增大而降低

疏松体范围逐渐扩大到一定程度,其自身承载力降低,内部土体发生坍塌,在路基与基层之间会出现脱空

富水体

相对周边土体均匀性较差、含水量高、呈流塑状态

强度很低、孔隙比较大、压缩性高等特点

土体结构弱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