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pdfVIP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边寨亲人》。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

“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

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

《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

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

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

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

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

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

1.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1/1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

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

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

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

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

什么作用?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

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2/1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

具有怎样的品质?

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床、水、干柴、米、盐等。从中可以

看出主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

4.第12段两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两人的对话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

感激之情的深厚,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表现老

余语气的不肯定,又深化了前文设置的悬念。

5.24段语言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插叙。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

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

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6.如果把“多好的梨花啊”改为“多好的姑娘啊”,表达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赞美“梨花”这位姑娘,又会使人与自然界的梨花联系起来,

增强了美感。

7.写“我”的梦境有什么作用?

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现

出了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

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3/1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8.说说“闪出”这一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们动作的

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体现了她们活泼、快乐的

特点。

9.结尾处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诗句,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诗句,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

赞扬了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0.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是以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

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

赞美学习雷锋、照管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

娘,宛如洁白

文档评论(0)

139****0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生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