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贴标签是提高效率,带来偏差.docxVIP

2025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贴标签是提高效率,带来偏差.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贴标签是提高效率,带来偏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我们常给不同的人或事贴上各种标签。如电视剧中的“好人”与“坏人”;某些商品的“物美价廉”或“高端昂贵”……“贴标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但也容易带来认识的偏差。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引

界定概念:贴标签

百度释义:本来指贴在盛器上的样品名称或检验合格标签,现常比喻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只根据教条对人或事物生搬硬套地加上一个名目。

结合材料理解,“贴标签”指的是人们在评价自我及他人(其他事物)的时候,会忽略或淡化情境因素,而倾向于归结出本质。贴完后,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验证、解释、强化这个标签。

材料第一句话列举了生活中一些“贴标签”的现象,提示我们“贴标签”是我们认识和判断事物的一种常用方法。材料的第二句话引导我们从思辨的角度思考。“贴标签”尽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认识事物,或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但会因为种种原因带来错误认知,如忽略“细节”、未能把握本质、以偏概全等等。写作时要针对认识复杂世界要不要“贴标签”这一现实情境,对“贴标签”这一认知行为做出理性认识,不可理解为对“标签”的认识。

考生可以谈“贴标签”对认知事物的帮助和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贴标签”,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贴标签”;也可以谈给他人“贴标签”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或者从被“贴标签”的角度来谈其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还可以针对更具体的情境展开深度思考,比如在教育中,“贴标签”是否客观公平,“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贴标签”是否真正有效……

考生应针对“贴标签”行为展开深度思考。比如,“贴标签”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认识复杂世界的效率,在一定时间内,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剧变,“贴标签”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认识一个人;对学习、工作的内容,贴上标签,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这一认知方式容易让人产生“套板反应”,形成思维惰性,因为被“贴标签”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或者不再发生质变的;“贴标签”会“忽略细节”,导致错误认知;再如,“贴标签”可能会产生“晕轮效应”。对“贴正面标签”的人,可以产生积极的暗示心理,但也可能会形成“道德绑架”,带来心理负担。如果贴的是“负面标签”,会放大潜意识对人的影响,会对人产生负面效应……

参考立意

善思明辨,慎“贴标签”。

慧眼看世界,理性“贴标签”。

勿让标签成枷锁。

理据延伸

为什么我们爱贴标签?

从认识论角度——贴标签源于认识世界的方法。

从社会学角度——压缩认知成本,抽象出某类群体的社会化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寻求归属感、确定感、控制感。

(一)贴标签源于认识世界的方法

比如我是一个原始人,第一次见到一样东西时,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搞清楚这个东西有哪些特点、对我有什么用。下次见到类似的东西就不会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而是按照经验和逻辑给实体物质和抽象概念进行分类。这就是贴标签的原始形式:给物质或者抽象概念分类并命名,比如,把地上的矿物质凝结物贴一个标签叫做石头,那其他的特质诸如很硬、可以打磨成武器等都是这个标签自身带有的特质。这样就可以把生活中各种见到的东西都分好类这一步操作大大降低了大脑的思考负担,让我有能力去思考一些更抽象的东西。

所以标签的本质是分类,分类是本性。

(二)压缩认知成本

为了让自己或者产品有辨识度,让别人更快地记住自己,我们还会有意识地“贴标签”。

比如在营销和广告宣传中,我们会特别梳理出与同类产品的差别并贴上极具辨识度的标签。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牛奶香浓,丝般感觉”,就给产品贴上了如丝绸一般细腻润滑感觉的标签。

而我们给自己贴的标签,就叫“人设”。

比如你明天要见一个客户,领导只告诉你对方是一个日本人,你就会推断出他会讲日语,他皮肤是黄色的,他可能更爱吃日料。于是你第二天可能就会约他去一家日料店吃饭,可能会带一份日文的资料。虽然这些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从概率学上这些推断会有很大程度上会是正确的。通过标签只需要1分钟就能了解到20%的正确信息,比花费4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才能了解到80%的正确信息,效益成本比更高。

(三)寻求归属感、确定感、控制感

1.满足心理可控的需要。

人们需要的是对自我意识的肯定并由此获得一种安全感,即对他人评价的一种梳理和归档,“不管我是不是搞错了,但起码ta在我脑海里有了一个大致印象”,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保护与防卫机制,如果对一个人初步了解后仍然毫无评价,这或许也是一件令人困扰的事,这个时候,标签就成了一个归档利器,既节约了大量时间,也进行了对他人名片的初步归档,这让我们拥有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