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全球化的策略与实践.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全球化的策略与实践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人才瓶颈

杰克·韦尔奇说:“人才是最优先重要的,人对了,组织就会对。”因此,

他将60%~70%的时间花在发掘、考核、培养人才上,因为这是赢的关键“.

研究跨国公司的学术权威、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教授和

伦敦商学院的苏曼特拉·戈沙尔教授指出,跨国公司需要的是四类人才:业务经理

(实现全球规模效率和竞争优势)、区域经理(捕捉当地市场需求并灵活响应)、

职能经理(进行专业知识的跨国转移、整合各国稀缺资源和能力)和总部高层经

理(统筹全局,选拔、培养前面三类经理并在他们之间协调)。其中最重要的是总

部高层经理。

在成熟阶段的跨国企业中,其高层团队的构成多样化,团队成员有着丰

富的国际工作经验。例如,在通用电气的高层主管中,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非美国籍的人数从2004年的16%上升到了2006年的25%;工程机械领域的全

球领袖卡特彼勒公司,36位最高层主管中有30位在国外工作过。

与这些前辈们相比,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旅刚刚起航,大多数企业的高

层团队并不具备这样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而且在全球化人才的供给

上面临着特殊的瓶颈:

全球化人才匮乏根据麦肯锡2005年的一项研究,由于语言、沟通方式

和文化等因素,中国现有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0%符合跨国公司的需求。在未

来10~15年,中国需要7。5万名全球化管理人才,但目前的人才存量只有3

000~5000名。

专业管理能力不足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人才往往创业精神有

余而专业管理能力不足,个人英雄主义受到推崇,而规范的管理流程难以执行到

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些企业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管理者

受中国市场特点和文化的影响太深。中国市场机会多,政策法规变化快,在这样

的经营环境下胜出的中国企业管理者通常采取短期导向,粗放式管理,但不善于

精耕细作,没有建立规范的流程和系统。

吸引人才上的劣势万宝盛华最新研究表明,虽然在华的外资跨国公司

因为无法理解自己员工的动机和理想,难以掌握留住员工的技巧,但是近75%

的中国雇员更愿意为外商独资企业工作,而不是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国独资企业。

在本土市场尚且如此,跨出国门,中国企业要吸引海外当地人才,当然挑战更大。

面临全球化的人才瓶颈,致力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并非无可作为。华为、

联想、海尔、中集等企业都曾是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远远逊

色于中国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20年来,它们在各自的行业中、在全球舞台

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事在人为,劣势可以转为优势,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可以

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逐步引进和培养配合全球化战略的人才队伍.这其中的关

键是领导人的承诺和投入。其次,公司要有明确的全球化人才选拔标准,在特定的

阶段选择对“”的人.最后,公司可根据全球化速度和自身资源、管理能力的现状,

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全球化人才获取方式.

从头“做起,打破瓶颈

要打破人才匮乏的窘境,提升管理团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和管理

能力、跨国资源整合能力,有效地吸引、培养、激励和保留全球化的人才,关键

是要从高层管理团队做起,特别是作为企业领袖的CEO做起。这点对流程体系

相对缺乏的中国企业尤为重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全球化方面领先的中国企

业,其领导人有这样一些共性:拥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重视全球化人才的培

养;开放的心态和学习力;致力于建立制度化的企业;永不自满的企图心和坚强

的毅力。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洞察力.1990年代初,他就任中

集集团总经理时就立志要让中集成为集装箱领域的世界第一,当时中集刚从濒临

倒闭的境地被挽救回来.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他看准集装箱行业从日韩往中国

转移的趋势,利用行业低潮实施收购整合,在十几年内使濒临倒闭的中集成长为市

场份额超过50%的全球集装箱行业领袖。达成这一目标后,在考虑市场规模与

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中集又树立了新的战略目标-“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

和服务”,并于2002年启动了全球化的车辆业务。麦伯良有着开放的心态.在进入

海外市场时,他坚持用当地人才,认为当地人才更能了解当地市场,但也要

文档评论(0)

135****35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