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涛,航空人的责任与情怀 航空情怀.pdf

聂海涛,航空人的责任与情怀 航空情怀.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聂海涛,航空人的责任与情怀航空情怀

“爱国就体现在我们每个人手上,体现在每张图纸上、每

一个数据里”“我们做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十几年,必须静得下

心,沉得住气。”十八大代表、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简称成都所)副所长兼副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飞行器设计首席专家聂海涛这样形容他的工作。聂海涛说飞机

设计是一个既浪漫又现实的事业。外界看来充满神秘感的航空

事业,实际是一个“如果没有一种对国家的忠诚、没有一种奉

献精神,就很难坚持下去”的行业。尤其是国防科研领域,一

个项目要做十几年是常事,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只是和一个飞

机部件打交道。“最后呈现出的成果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几万

人的,也许十几年的心血。”航空人对飞机、飞行器都有着一

份别样的情怀。聂海涛每次出差回来,往往第一步不是回家,

而是跑到研究所的试验室里,围着飞行器转过来转过去,“怎

么也看不够”。每一次,飞机被送去进行试飞的前一晚,聂海

涛就会留在试验室里,默默注视着。“很舍不得,飞机是有灵

性的东西,我们在它身上投入了不一样的感情。”在成都所的

26年时间里,聂海涛前十年主要做有人机研究设计,后十几年

是做无人飞行器的研发。一句轻描淡写的总结无法掩盖他的成

第1页共9页

绩:这位航空工业的领军人物对某重大项目的推进、发展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中航工业拓展研究领域、占领技术制高

点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还组织领导了多型无人机研制工

作,为我国高端无人机研制以及整系统出口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

“航空报国特等金奖”、“军贸国际化开拓贡献奖”等重要奖

项。无心插柳的航空人聂海涛报考大学时,条件只有一个——

去南京,那是母亲心心念着的家乡。最初他的志愿是东南大学

建筑系,没想到同班的女同学已经报了。班主任劝他:“没有

一个班两个人报一个专业的,你要是想去南京,就报南京航空

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吧。”就这样,17岁的聂海涛进

入了南航飞机设计专业。飞机?这对飞机设计专业的新生聂海

涛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生在重庆山区的少年直到

17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火车。但随着学习的展开,他逐渐爱上了

自己的专业。“当年我刚入南航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

事业是耕耘满天云霞’,这使自己既感受到了从事航空事业的

浪漫,也隐隐感觉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回忆起大学时

光,聂海涛觉得南航校园除了美丽、安静外,更重要的是学术

和工程实践的氛围很浓厚,适合读书、做学问、干工程。老师

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工程实

践,从每次课程设计和实践中都能收获很多东西。一个理工科

第2页共9页

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是理工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拓展自己的综

合素质,学校通过举办许多知名教授的讲座,让大家开阔了眼

界、拓宽了思路,为未来成为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

础。聂海涛很感激母校对自己在学术上和品格上的培养,“当

时在学校里学到的南航人踏实不浮的人格品质和严谨创新的学

术作风让我一生受用。”大四的时候,聂海涛在南航无人机所

完成了毕业设计,这次经历给他的成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

从事有人战斗机研制工作十几年以后,又转行进入无人飞行器

的研制领域,这是聂海涛当初没有想到的。他说,正是在母校

的4年学习,使他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特别是结下了无人机

情结,为他后来从事的工作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1986年,

即将毕业的聂海涛坐在教室里,等待学校的分配。“航空单位

很多,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哪儿。只等指导员拿出名单

来念,念到谁,谁就转身出去收拾行囊。”这一年,成都所发

展迅速,急需人才,聂海涛所在的飞机设计专业一个班级40个

人,有11个被分到了该研究所。“当时特别看重专业对口,遇

到一份如此贴合专业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进去以后有很多项

目可以做。”年轻的设计员沉浸在喜悦里,整日地看图纸,计

算数据,写报告,乐此不疲。更加幸运的是,他被选入战术性

能和工程发展组工作,由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等前辈一手

指导、带领进行研究。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战术技术与气

第3页共9页

动布局专业”是由宋文骢亲自创建并担任第一任组长的先锋团

队,1970年更名为“战术性能和

文档评论(0)

162****65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