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课时35土壤的形成湘教版.doc

适用于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课时35土壤的形成湘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35土壤的形成

1.土壤概述及成土因素

(1)土壤概述

①定义: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②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空间因素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形成

生物

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可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地形

地形的类型、坡度大小、地势高低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化、厚度等特征。①高度:山区的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而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②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时间因素

反映了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成熟,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活动

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特别提醒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1)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2)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3)干旱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

(4)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土壤剖面

(1)概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壤剖面:在下图中填写图中土壤剖面层次,并将各层特征与各层名称连线。

答案

(3)常见土壤

①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我国主要的森林土壤类型及特点如下:

类型

特点

棕壤

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红壤

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②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我国主要的草原土壤类型及特点如下:

a.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b.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1.土壤的组成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

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K、P、Ca、Mg等),供植物吸收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

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有机质(腐殖质)

①多集中在表层;

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

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空气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水分

2.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性质

影响因素

土壤含水量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

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

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

土壤透气性

受土壤孔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②土质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气性差(水分充足易导致空气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透气性减弱,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

①“收”:外力搬运输入;自身有机质、矿物质产出(岩石风化、生物分解);人类活动补充(施肥)等。

②“支”: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径流侵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土壤酸碱度

①母质:基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碱性;酸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酸性。

②气候:湿润地区往往与酸性土壤的分布是一致的;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弱,往往是中性或碱性土壤的分布区。

③人类活动:增施生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酸雨导致土壤酸性增强等

土壤温度

①“收”:直接来源为太阳辐射。

②“支”:地面辐射、蒸发。

③“调”: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温度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