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VIP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

???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

???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

???而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例: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于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4、表示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

???5、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其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2、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4、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

文档评论(0)

扈三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教育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