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实录.docxVIP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实录.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实录

吕海英何莹莹中学语文教学文摘2022-10-0808:37发表于江苏

探究诗歌的抒情艺术

——部级精品课《声声慢(寻寻觅觅)》品鉴

执教:吕海英1观察:张瑾琳2(1.河北涿州中学,2.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图片

吕海英河北涿州中学(左)

【教学设想】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中的任务三明确提出“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而《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最后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就彰显了词作深刻的情感意蕴。于是情感意蕴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它又具有怎样独特的艺术匠心,也就成为教学本词的重点探究任务。

我国当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评价《声声慢(寻寻觅觅)》:“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本课的教学就是围绕“句句皆现愁”而设计的,学习课时为一课时,学习目标为两个:一是品味意象和语言,掌握词作的抒情艺术;二是知人论世,理解词人“愁”的内涵。重点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力求通过学生的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让学生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内涵及抒情艺术,并能举一反三,掌握分析古代诗词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体验,增强他们关注时代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堂实录】

师:请欣赏李清照笔下的“愁”:“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中的“愁”有了形状和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中的“愁”有了重量;“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中的“愁”有了脚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中的“愁”如云似雾,如影随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中的“愁”没有修饰,更受称赏。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探究《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愁”的内涵,以及这种愁是如何表现的。

活动一初读词作,探究词作是如何句句现愁的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听名家姚锡娟老师的诵读。)

师:我国当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对《声声慢(寻寻觅觅)》这样评价:“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唐宋词简释》)那么这首词是如何句句现愁的呢?请同学们展开思考、讨论、探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学习任务单上,然后展示交流。

生:词人是通过环境表现愁情的。词人用最伤感的季节——秋季,用最伤感的时间——傍晚、黄昏,用最伤感的天气——急风细雨共同渲染出一种冷冷清清的氛围,烘托了词人“凄凄惨惨戚戚”的愁情。

师:说得很好。由此看来,词人将愁情熔铸进了环境中,通过环境渲染愁情。

生:词人在词中使用了许多意象,我觉得她将伤感寄托在了这些意象上。

师:很好。那就请同学们针对这些意象具体地阐释一下。

生:我说一下“淡酒”。曹操诗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词人李清照也在借酒浇愁,结果却是不敌晚来风急。这当然不是因为酒太淡,而是因为愁太浓了。

师:说得好。淡和浓在这里形成了对比,这样含蓄的反衬真是高明的表达。

生:我说一下“急风”。秋天的急风吹在身上,更吹进了词人的心里。它是自然界的秋风,也是词人人生的秋风。

生:我说一下“过雁”。词人正伤心时,看到了南飞的大雁。

当年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再相逢,词人已是孤苦伶仃,无可期盼。大雁将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不禁有种物是人非之感。

师:是呀,此时的李清照人生已无明月。这一“雁”将过往的喜悦和期盼牵出,与词人如今的孤独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丰富了词作的内容,拓展了词作的时空,体现了意象的张力。

生:我说一下“黄花”。“满地黄花”,让我想起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也是过去与现在的交织,同样体现了词人的感伤之情。

师:对!这也是陌生的熟悉,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惬意和幸福。黄花憔悴,时光流逝,自己也老去,当年依偎相伴的人已永无归期。看来这一意象增添的愁绪不止一重呀,大家要细细体味,这是借景抒情的绝妙之笔。

生:我说一下“梧桐”。庭院中,梧桐依依。梧桐本是爱情的象征,它们同长同老,同生共死。回想自身,爱人已逝,自己独留世间,尝尽孤独滋味。

师:语言形象,联想到位,很好。

生:我说一下“细雨”。雨本就令人伤感,而这雨又一声声地打在梧桐叶上,那样清晰又那样无情。我觉得这雨不仅滴落在梧桐叶上,更滴落在词人的心上。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棒,一种秋景一种情,一重意象一重愁。词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意象叠加愁情。每一种意象都在表达一份愁情,这么多的意象先后出现,这愁情就多得无处盛放

文档评论(0)

199****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