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应用及对策分析.docx

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应用及对策分析.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应用及对策分析

引言

《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中,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定义是:基于统一的预算管理规则下,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相结合,提高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既能动态反映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又能实现有效控制,确保预算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化。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一个突破口,抓住了薄弱管理环节,对今后的财政预算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以下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及其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概述

(一)内涵

预算管理一体化,包括了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库管理、预算全过程管理(编制、批复、调整、执行)、会计管理(核算、决算、报告)等内容。预算工作中,能对各项信息进行动态监控、自动记录、及时反馈,从资金预算安排到使用末端,均有明确的账目可查。预算管理一体化,最终要实现五个方面的一体化:一是政府预算管理一体化,二是各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三是预算全过程管理一体化,四是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五是财政数据管理一体化。

(二)实施意义

预算管理工作中,制度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第一,制度方面的问题:①综合性统筹工作不够,收支管理不严格,监督指导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作用。②管理工作不规范,上下级预算存在脱节,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之间的预算衔接不良,甚至部分地区缺少完善的管理规范。③信息透明度不高,没有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财政部门对预算情况的掌控不全面、不及时。④预算执行约束力度小,预算调整缺少规范程序,结余资金没有自动计算回收等。第二,技术方面的问题:①目前的管理系统和省级系统的衔接不够,尚未全面贯通。②预算项目库建设支撑体系,存在条块化、碎片化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通过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仅是信息系统的升级,也是管理制度的深化变革。第一,能对财政资金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资金运作过程中,可跨层级动态跟踪信息变化。第二,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价值。第三,实现了财政信息化一盘棋发展,有助于解决业务不规范、技术不兼容、各自为政等实际问题。第四,能发挥出大数据在财政管理上的优势,达到精准化资金监控、科学化辅助决策的效果。

(三)工作方法

如何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呢?答案是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分工协作,明确自身职责,设置工作目标。第一,省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全省统一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对业务需求进行梳理,对现行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快系统升级建设。第二,市县级财政部门要在上级引导下,深入解读财务业务规范,对日常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加快本地区的系统建设和推广工作。第三,基层预算单位要积极配合上级政策指令,参与系统培训,规范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形成横向配合、纵向对接的工作机制。

二、当前预算绩效评价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模式

当前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基本模式是:①预算编制环节,根据财政部门的规范要求,编制预算方案,提出绩效目标。预算项目申报时,采用“二上二下”程序,通过审批列为正式预算,连同绩效目标下达至部门单位。②预算执行环节,单位使用预算资金的过程中,财政部门监控资金支出和绩效目标,确保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出现偏差及时调整。③资金使用结束,先由职能部门自我评价,提供绩效评价材料;再由财政部门进行评价,作为最终绩效评价结果,和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见图1。

图1预算绩效评价基本流程

(二)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预算绩效评价模式,评价工作向预算编制环节延伸,以绩效目标的设置、实现和审核为重点,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该绩效评价模式的关键是绩效目标,部门设定绩效目标时,依据的是自身职能和上级决策部署。预算审批下达后,对执行情况动态跟踪,看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资金使用结束后,使用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根据权重得到总分,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实际评价工作中,如何设置评价指标,如何确定权重大小,存在一定难度。

第二,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实现进行跟踪评价,对于预算单位而言在资金申请、使用环节起到制约作用,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该绩效目标是外在的,和预算规模、资金使用之间缺少因果关联,没有设计运行机制,导致绩效提升缺少约束和激励。

第三,部分单位为了削弱绩效评价的制约作用,往往会弱化绩效目标,例如预算编制时,设置较低的绩效目标。当资金使用结束,得到绩效评价结果后,即使绩效很低甚至没有绩效,但资金已经用完,没有补救措施。如此进入下一轮预算,同样困境再次出现,就会陷入绩效难以提升的恶性循环,在支出进度、预算追加等方面出现问题。

三、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关键

基层单位在预算工作中,为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应加强绩效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