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docxVIP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在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注意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他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论语˙卫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虑“在古代汉语里有它的意义,在汉代汉语里,它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出现在成语“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里,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因为: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险”、“阻”、“隘”是个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但《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还有“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而我们现在读估计时,应该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我们需要去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还要区别出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的不同。

这种临时组合的双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得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踏实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恐惧”,在《战国策˙齐策》中“齐王闻之,君臣恐惧”与《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和《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又如“恭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还有“朋友”。

古代汉语里有一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称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只“园”其作用,“圃”字无义。)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人多了不能无失。“得”字无义。)

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音词。如”天下“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等。

真正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里很少,其中的绝大部分是连绵字,例如“倜傥”、“忸怩”、“造次”、“郁闷”、“徘徊”、“逡巡”等。连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词的两个音节,不应把它拆开成两个词来解释。

辨析同义词方面的问题

但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都不是完全相等的;同义词彼此之间,有同也有异,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

“畏“和”惧”是同义词,《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轮运˙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它们都作怕火害怕讲,但还是有差别,“畏”字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字多用作不及物动词;“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意思是“使……畏”,“畏”很少有使动用法;“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没有这种意义。又如“能”和“得”,古代都可以表示可能的意义,都用作助动词但它们的使用条件有所不同。“能”字用于表示能力所及,《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得”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意义是不同的。《诗经˙豳州˙七月》:“十月纳禾嫁。”“禾”是泛指谷类;但在“禾麻菽麦”一句中,“禾”是专指粟。“稻”字泛指包括黏者(糯米)不黏者(粳米),特指是黏者,与粳相对。

段玉裁把泛指叫做“浑言”;把特指叫做“析言”。

文档评论(0)

131****2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