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说“木叶”林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1.提炼文章的核心概念和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文章的理性之美。2.结合文中所举诗句,辨析相似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3.借鉴本文研究方法,分析其他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暗示性,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作者简介林庚(1910—2006),诗人、学者,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创作方面,他始终致力于新诗形式建构的开拓,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在学术方面,他在唐诗、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盛唐气象”这一重要的学术概念,有《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研究成果。本文选自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是一篇有关古典诗歌研究的文艺随笔。字词积累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寒砧:寒秋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萧萧: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窸窣:拟声词。文中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歧路:岔路。字词积累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翩翩:飞舞的样子。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绵密:稠密的样子。疏朗:稀疏通透,不繁密。言筌:在言辞上留下迹象。筌,捕鱼的竹器。【说文解题,把握核心概念】1.文章标题为《说“木叶”》,其中“木叶”二字为什么要用引号呢?首先,“木叶”是古诗中的一个常见意象。作者从屈原的《九歌》中提炼出这个意象加以说明,因此引号起到了引用的作用。此外,文章围绕与“木叶”相关的论题展开,因此“木叶”也是这篇文章讨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引号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2.除了“木叶”之外,文章还讨论了哪些关键概念?提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尝试给这些词语分类。艺术形象(诗歌中的意象):木、树、叶、树叶、落叶、木叶、落木……学术名词(文学理论):诗歌语言、暗示性、艺术形象、艺术特征……【说文解题,把握核心概念】3.请结合文章的核心概念,尝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艺随笔主要探讨了一个文学现象——“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而“树叶”在古诗中却很少见,并运用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这一文学理论,解释说明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读文解题,把握核心概念】【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文章如何围绕“木叶”这一概念层层展开?方法:通读课文,划出每个段落中与“木叶”相关的关键语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第1段:以谢庄、陆厥、王褒的诗句为例,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历代诗人们钟爱的艺术形象,从而引出“木叶”这一论述对象。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却很少,单独使用“树”和“叶”的也有,但似乎并不是为文字洗练的缘故,因为同样两个字用“木叶”却不少,后来甚至发展到使用“落木”。将“树叶”与“木叶”在古诗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层层设问,引发思考。第3段:对前面抛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由对“木叶”的讨论聚焦到对“木”的讨论,为下文的论述张本。【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5段:承接上一段,说明“木”具有这一艺术特征的原因在于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即有落叶的微黄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气息。第7段:总结全文,“木”与“树”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2.请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文章的结构思路。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总结问题(7)“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一字千金“木叶”成为古代诗人钟爱的形象提出问题(1—3)分析问题(4—6)【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辨析概念,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落木”比“木叶”更显得,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之意。而“木叶”是与的交织,是一个的形象。核心概念引证诗句区别“树”(“叶”)与“木”“树”有的枝叶,通常呈,“树”与“叶”一样,都带有的联想。“木”则,透着
文档评论(0)